更新时间:2018-07-19 08:55作者:李天扬老师
三是要加大研究方法在科研评价中的比重,引导科研工作者重视研究方法改革。《指南》在“指导思想”中着重指出,要以推进科研方法创新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评价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今天,哲学社会科学有必要充分借鉴其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方法,改造创新之后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四是要重视学术共同体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与学术道德文化的建设。学术道德、学术精神和学术文化,是科学研究的软实力,可以为提升科研能力、增强科研动力、激发科研活力提供“润滑剂”和“防冻液”。《指南》强调“研究人员在从事科研活动中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求在评价活动中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积极开展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科研评价信誉制度建设、学风建设,形成创新性的评价文化”。
五是要协调推进科研评价与人事制度、学科评审、人才培养、机构评定、课题立项、成果评奖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对高校来说,科研评价活动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科研评价结果也不仅适用于单一场合,这就要求学校能够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指南》提出,要“统筹协调评价制度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科研体制的关系”,将科研评价的标准和要求“贯穿于履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基本职能的各个方面”。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离不开科研评价的综合改革。只有通过评价机制改革提升能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才能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能力、价值引领功能和国际交流能力。
(作者:刘复兴,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基本标准
如何评价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指南》根据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殊性,提出了科学制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和办法的指导性意见,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南》提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第一位标准就是“自身价值”,即“它们必须对人类社会发展具备正面的有用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既是一个物质世界,更是一个价值世界。哲学社会科学,正是涉及价值世界的科学,它自身又产生影响精神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价值。一个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必须符合并且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