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按照谓语的性质,一般分为叙述句(多为动词性谓语)、 描写句(多为形容词性谓语)、判断句(多为名词性谓语)。文言文 的叙述句、描写句的结构形式与白话文没有很大差别,而判断句 则差别较大。白话文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文言文的 判断句则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下列结构方式:
(一)用“……,……也”或“……者,……也”的格 式。如:
① 虢,虞之表也。(《左传•僖公五年》)(虢国是虞国的 屏障。)
②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周密《观潮》)(钱塘江的海 潮,是天下著名的雄伟景象。)
③ 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这是称王称帝的 基础cj
④ 我区(6u)氏儿也。(柳宗元《童区寄传》)(我是区家的 孩子。)
判断句常常在主语后面加上“者”,进一步提起注意。如:
⑤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廉颇是赵国的 良将。)
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老师的作用是 宣传思想、传授知识、解答疑难啊。)
“者”也有用在谓语部分的情况。如:
⑦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这便是沛公的参 乘樊哙呢。)(原句省略主语。)
有时,“者”、“也”都可以不用,或用“耳”代替 “也”。如:
⑧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项羽本纪》)(陈婴是过去的东 阳令史c〇
⑨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刘备是天下杰出的英 雄人物。)
⑩ 甘绳,古之善射者。(《列子•汤问》)(甘蝇是古代一个 善于射箭的人。)
⑪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这种行动是走秦灭亡的 老路。)
例⑧不用“也”,例⑨和例⑩,既不用“者”,也不用 “也”。“善射者”是一个“者字结构”,跟表示判断无关。例 ⑪不用“者”,用“耳”代替“也”。
(二)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
⑫“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这是什么 样的人? ”“一定是有偷窃毛病的。”)
⑬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 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还要告辞!)
但是,在文言文中,“为”的判断性并不强,如例⑬的“为” 仍含有“作为”的意义。
(三) 用副词兼表判断。如:
⑭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这样的人就是善 于用兵的人。)
⑮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项梁的父亲便是楚 将项燕。)
⑯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秦的 过错在于人们怨恨它,不是郡县制度错了。)
⑫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不是刘备 那样的人,没有能够共同抵敌曹操的。)
文言的否定判断句,多用“非”来表示。但是,也有别的表 达方式。如:《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不为侵官”、“不为生 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等,都用“不为”表示否定。
(四)判断词“是”的出现。
在文言文中,“是”常常作指示代词,不可误认为判断词。 如:《荀子•天论》:“曰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曰 月星辰等各种天象,这是夏禹、夏桀时代都相同的。)孤立地看, 这个“是”像判断词,其实是指示代词作主语。接着荀子又说: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同 上)(作物在春夏两季,孳生、发芽、繁殖、生长;在秋冬两季, 就把它的果实积蓄,收藏起来。这又是夏禹、夏桀时代都相同 的。)这句的“是”用在副词“又”之前,明显地作主语,可证明 前面那句的“是”也是指示代词。
那么,文言文中的“是”有没有作判断词的呢?有的。不过 数量没有作指示代词的多。如:
⑱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西门豹治邺》)(巫 婆和她的徒弟是女人,不能讲明事由。)
⑲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是”充当判断词,有一个发展过程。“是”充当判断词, 在战国时代已经萌芽了。《孟子》中有很多用例,就可以商榷。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此是何种也”(这是什么样的东 西),其中的“是”用于主语和名词性谓语之间,则肯定是一个判 断词了。到了东汉时代,王充的《论衡》更是大量使用“是”作 判断词了。
理解判断句,特别是翻译的时候,决不可胶柱鼓瑟。如: ⑳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⑪人有亡铗(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铗也;颜 色,窃铗也;言语;窃铗也;作动态度,无为而不窃铗也(《列 子•说符》)
“夫战,勇气也”直译为“战争是勇气”,就不通顺的,可加 进适当的词语,如译为“打仗是靠勇气的”之类。《列子•说 符》中的四个判断句,翻译时,与其用“是”,不如用“像”。 全句可译为:“有人丟失了一把斧头,猜测是他邻居的儿子偷 了。于是看他走路,像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的脸色,像偷了斧 头的样子;听他说话,像偷了斧头的样子;他的一切动作态度, 没有不像是偷了斧头的。”特殊判断句的翻译,请参看拙作《文 言今译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