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高等教育网 > 问答 > 正文

文言文语法研究的历史状况怎样?

展开

发布时间: 2021-03-25 16:04

68167次浏览

1条回答

于乐然 一级教师 2021-03-25 16:40

文言文语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元以前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语法研究只限于 个别词句的解释,而且主要依附于对儒家经典的训释。现存的最 早的资料要算《春秋公羊传》(相传为战国时人公羊高所作)、 《毛诗诂训传》(汉初毛亨作)等。他们解释了个别的虚词和句 法。如:《诗经•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南方虽然 有高耸的乔木,但不能在它下面休息啊。)毛亨注解说:“思,辞 也。”指出“思”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白话文的“啊”)。《诗 经•小旻》:“维迩言是争。”毛亨注解说:“争为近言。”(争 着说浅近的话。)这里不仅解释了词义,“迩”就是“近”的 意 思;而且解释了句法,“迩言”是“争”的宾语,用“维……是” 的格式把它放到动词前面去了。这个时期的其他著作,包括大量 的注释书,以及字书《说文解字》、文章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等,对语法的研究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据《高僧传》记载,有 个叫竺法雅的和尚,曾按梵文语法写过一本汉文语法书,叫作 《格义》,但没有流行,早已失传了。汉语语法专著虽出现较 迟,但不等于古人写文章不讲语法,不懂语法。如:骈文、近体 诗中研究“属对”,就包括了对汉语句法结构特点的探索与运 用。古人关于语法的见解,可参看《古汉语语法资料汇篇》(郑 奠主编)。 第二期:元代到清代。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对语法进行了一些 综合的带独立性的研究。研究文言虚词的专著以元人卢以纬的 《语助》为最早。到清代蔚为风气,出现了袁仁林的《虚字 说》、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弓丨之的《经传释词》;俞樾的《古 书疑义举例》还解释了虚词应用、实词活用、词序、省略等大量 语法现象。但是,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系统的语法著作,也没有 完全摆脱对儒家经典的依附。此外,外国传教士瓦罗曾在1684年 写过一本汉语语法书,但对汉语研究没有发生重大影响。 第三期:近现代。1898年,马建忠(1845—1900)模仿拉丁语 法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文言语法书《马氏文通》,标志着汉语语法 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黎锦熙、杨树达、吕叔 湘、王力、高名凯等人在语法研究(包括白话文语法)中都作出了 贡献。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无论是 词法还是句法都大体一致。因此,本书便以现在大家公认的现代 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为依据,介绍一些文言文语法常识,重点放在 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差异的语法现象上。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