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高等教育网 > 问答 > 正文

什么叫直音、譬况、反切?

展开

发布时间: 2021-03-25 16:02

88252次浏览

1条回答

稽书萱 二级教师 2021-03-25 17:01

方块汉字是不表音的。遇到生僻的字就要另外标音。直音、譬况、反切等都是古代给方块字标音的方法。 在汉末发明“反切”以前,标音方法只有直音、譬况两类。 “直音”,就是用另一个同音字来标音。如:《尔雅》郭璞注:“诞,音但。”这个方法的缺陷有两点,一是找不到同音字时只好找一个近似的字,因而标音不准,如:旧《辞源》人部的“仍”字,直音“成”(当然《辞源》还有反切);二是有的同音字本身很偏僻难认,如:旧《辞源》人部的“仳”字,直音“嚭”,这两个“pr字都难认,起不到标音作用。 “譬况”,是用一个读音近似的字来标音。说明时常用“若”、“如”、“近”(即“好像”、“近似”的意思)等字。如,《说文解字》:“珣,读若宣。”《吕氏春秋•慎行》高诱注:“閽,读近鸿。”“譬况”这种方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早就有人指出它是“可口传而不可笔传”(《说文长笺凡例》)的办法。 为了克服“直音”、“读若”的缺点,古人便创造了“反切”的标音方法。所谓“反”、“切”都是拼读的意思,即用两个汉字相拼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如: 公——姑翁切坚—基烟切仍—如乘切 刀都劳切 坛徒干切 户——侯古切头——度侯切度——徒故切 反切又称切语,是由用来注音的两个字构成,它的第一个字称切语上字,第二个字称切语下字。被注音的字叫作被切字。反切的基本方法是: 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 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 “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是很好理解的。如上面所举的三个反切: 姑(g)+翁(Cing)——^(gung)(gong) 基(j)+烟(i5n)—>坚(卿) 如(r)+乘(6ng)——^(reng) “下字定四声”是指哪四声呢?它是指中古的平上去入四声。因此,就有一个平分阳阳、浊上归去的问题,就要看上字所代表的声母的清浊。 反切起源于汉魏时代。学术界大都认为三国时代魏国的孙炎(叔然)最早使用反切;有人认为东汉桓灵时代的服虔、应劭已使用反切;还有人认为许慎早已使用了反切。反切的使用受到梵语拼音的影响,与传统的双声叠韵、急读缓读也有内在联系。 反切有很多缺点,使用的代表字多而乱,切语上字四百六十多个,切语下字近一千二百个。这不仅很难记忆,而且不能适应语音的变化。但是,反切作为汉字的主要标音方法沿用了一千多年,直到注音字母、拼音方案出世。所以,还是要了解它的基本方法。同时,它还是研究古代语音系统及其变化的重要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