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6 16:15作者:王新老师
约束"一把手"的需要
加速《党内监督条例》出台还有紧迫的现实原因。
近年来,党内领导干部犯罪违纪案件数量增加速度很快,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整治成本也越来越高昂。在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有这样的数据:1992年至2002年的两个5年间,全国处分党员数分别为669300和846150人,后者比前者增加26.4%;开除党籍数分别为121500和137711人,增加13.3%;处分县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20295和28996人,增加42.9%;处分厅局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1673和2422人,增加44.8%;处分省部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78和98人,增加25.6%。
尤其是"一把手"犯罪不是个别现象,已具有普遍性;不是一时现象,是较长时间多种因素积累爆发所致,显然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除了必要的应对之策外,需要较深入地从制度结构上作出缜密设计安排,包括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
叶笃初说,俗称的"一把手",指的是"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党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正职"(通常也包含国有企事业的主要负责人)。"一把手"犯罪增多的原因很多,不妨择其要者有三:
首先,家长制遗风与好人主义盛行,习惯法大于成文法。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部门中家长制遗风和好人主义实际上支配着党内生活,"习非成是"演变为习惯法。家长制遗风有所不同于以前所讲的家长制度,还沾染了现代色彩,比如称呼"一把手"为"老板"。这种"称呼"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党几十年来形成的同志平等关系。好人主义也不再仅是明哲保身、洁身自好,已经发展为利益交换关系,成了庸俗市侩作风。
家长制遗风和好人主义还涉及到若干认识误区:例如,维护"一把手"威信是不是不能进行监督和展开批评?提出某种善意劝谏是拆台还是补台?"一把手"大还是党委会集体大?对党和人民负责和对"一把手"负责如何统一?
其次,已有的成文法存在某些缺陷,有的本来是好法规,但实际的功效没有用足、用实、用细,"立而不施"、"有法不依"、"虚监"现象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