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3 20:35作者:李天扬老师
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也要认识到扎根于传统的文化积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必然,提升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课较之于其他学科课程而言,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问题上,具有最直接和最鲜明的教育目的性,教师要明白“塑造现代的中国人不可能割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只有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找寻现实社会中的人如何向现代性过渡、转化和契合,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文化价值诉求和确认自身合法性的前提。”[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教育资源,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必须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
有效提升文化自觉意识与教学创新能力
在当下无法迅速改善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教学资源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觉地加强传统文化素养与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是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的关键和核心。
第一,教师自身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理解、认同和自信。所谓“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有意识、有能力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汲取到现有的教学体系中。眼下最突出的实践性问题,即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资源性意义和政治性价值是高度认同的,但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社会背景、行为方式、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要想把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讲深、讲透,却存在实际的困难,于是出现教师时常困惑于如何处理传统文化的素材、比例以及如何讲授的问题。“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点;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6] “四个讲清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知名言警句和神话典故,更要阐释其背后所蕴藏的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精深的理论知识、敏锐的政治意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解释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学习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