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1 20:34作者:李一老师
马云明把这种执行力,化为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领导管理、镇政府集中规划建设的工作机制,并在农村幼儿园经费投入上,明确县、镇分别分担60%、40%,由此推动句容一年多来改扩建农村办园点4所,6所农村中心园分园通过省优质园验收。而且,市级财政对通过市标准化验收的改扩建、新建农村办园点、幼儿园,给予10万元的设施设备奖励。2016年,句容共新建乡镇、农村幼儿园12所,占比52%。
“学前教育从体制上说是义务教育之外的,原来‘十五’‘十一五’时期,大家往往重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把学前教育放在一边。‘十二五’我们用这个试点项目做文章,通过五六年的努力,探索的过程深有体会,一是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视的氛围建立起来了,二是选准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明确主流主体是政府投入,现在看来这是有利于学前教育走上科学内涵发展道路的。”镇江市教育局局长刘元良说。(本报记者纪秀君常晶实习生张帅帅)
投入精准发力才能提高质量
——政府主导发展学前教育的镇江样本(下)
学前教育是向个体终身学习与发展投入的第一笔资金。学前教育成本应由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共同分担。在世界各个国家,这三方主体谁该投入、投入多少,一直是一场此消彼长的拉锯战。
当前我国由于各地政府投入政策的差异,不同地区家庭分担类型与比例也有较大差异。在我国一些地区,家庭仍然承担着过重的学前教育成本。政府、社会与家庭三方的投入怎样才是合理的,一直是我国政府、社会和家庭关心的问题。
2010年年底,江苏省镇江市被列为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使镇江明确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五为主”(其中包括“经费投入以公共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7年来,镇江市通过实践与论证,逐渐摸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镇江模式”1.0版本下:
投入不足凸显,达成共识是重要任务
镇江作为江苏省比较富裕的地区,人文、经济、社会基础好,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也非常高。当国家提出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困扰老百姓的“入园难、入园贵”的民生问题后,镇江根据自己的传统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两个主导”的镇江模式1.0版本,奠定了镇江市供给学前教育的制度路径选择。在这个阶段中,他们提出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公办园为主的原型制度,并初具“五为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