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1 14:54作者:王新老师
奶奶说:我自从嫁到这里,经历了上上下下五代人,你爸爸去世早,我跟老街坊们一辈子的感情多深啊,就连街坊的一花一草我都认识。我不愿意搬。我死也要死在自己家。
爸爸说:您别这么说不吉利的话,咱这屋不是不好住吗,再说了,拆迁了,我们住到楼房,条件不就改善了吗?
妈妈说:说得轻巧,看起来是改善了,但是我们这个地界可是二环内啊,迁到那么远,赔偿款得达到我心里的标准才行。
我默默地想:虽然拆迁后的地方有大游乐场,有大商场,但是我却要跟儿时的小伙伴们分开了……
提问: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追问:1.政府进行拆迁改造的目的是什么?
总结:为了实现社区的进步和精神生活的提升。
2.家人在拆迁中考虑了什么问题?
总结:财产对于公民来说不仅意味着生活的保障,还有心灵的自由与安宁。因此,从法律角度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正是对公民自由、安宁的保护。
我们看到,当公共利益与公民的合法财产发生矛盾时,作为公民来说,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在利益面前能够正确取舍。对于政府来说,做好公共服务是本职工作,在涉及公民合法财产与公共利益的具体问题时,要考虑公民的具体利益诉求,能够保护每个公民的物质和精神利益。
3.阅读各国宪法中关于维护私人财产权的材料,并回答问题:各国宪法关于私人财产权的规定各有哪些特点?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精神?对公民个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哪些直接影响?
“自由是……在他所属国家相关法律的允许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和授权他个人、行为、拥有物及其所有财产的自由,不受制于其他人的随意性意志……所以说,人赋予共和国的最大、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保护其财产权。”──约翰·洛克
“民主是建筑大厦的拱顶石,而大厦的根基则是法治──准确地说,法治应以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安全作为基石。”──尼尔·弗格森
五、教学反思
本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设置跳蚤市场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物品对于其所有者的权利和利益关系。把生活与财产、所有权联系在一起,将概念生活化,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概念生活化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探讨财产的作用,以及财产对于个人和公共生活的影响,深化了学生对财产的认知,珍爱身边的财物,用合法手段获得财产,做到对财产“享用有度”,获得财产“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