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5 17:04作者:王华老师
2.深入进行“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新常态”要求,创新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
以省级、院级品牌专业为试点,建成省内先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面向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配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创新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到十三五末,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
3.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建设。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建设覆盖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程;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新课程开发;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课程建设,并实现共享;积极参与国家或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标准建设3~4门课程,建设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20门,完成40门院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任务,参加国家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5项。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学院校企合作部整合资源,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力争让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结合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平台,提高教师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5.实施高徒工程,培养技能精英。不断完善大赛培训和选拔机制,将大赛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提升“工程师训练营”、“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的运作质量,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同步提高;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完善院级、省级、国家级竞赛选拔机制,引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举办学院“建军杯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到十三五末,教师教学技能获省级以上奖项10项,学生技能大赛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