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1 14:13作者:王华老师
(三)产业之要:壮大乡村旅游。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好生态牌、绿色牌、红色牌,以避暑、休闲、养生为主题,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以“一城(县城)、一谷(亢谷)、一坝(黄安坝)”重点,叫响“心灵牧场·养生天堂”的旅游主题形象。总结推广亢谷旅游扶贫示范区经验,按照“人口下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的思路,把乡村旅游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扶贫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行政村、乡镇区域限制,在全县范围内配置资源,沿河流规划布置集中搬迁安置点,建设以“大巴山森林人家”为品牌的乡村旅游示范带,使之成为脱贫致富的新兴支柱产业。
(四)脱贫之计:助推人口转移。针对城口大山深山、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实际,跳出城口抓扶贫,跳出扶贫抓扶贫,借助户籍改革、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职业教育、就业扶持、圈翼帮扶等政策,大力推动山区群众向大都市区特别是城市发展新区、县城、集镇梯度转移,通过转移贫困人口实现减贫目标。到2017年,力争转移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至50%以上。
(五)民生之本:完善政策兜底。贫困人口中没有劳动能力、需要由社会保障进行“兜底”的,通过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将其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针对贫困程度深、开发能力弱的贫困户,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资助其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并逐步提高参保档次,让他们享受得起国家社保政策。针对贫困户搬迁难题,继续加大差异化补助力度,通过政策叠加、结对帮扶等办法,逐步消化农村D级危房。针对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在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乡村卫生室等硬件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贫困户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力度,完善大病补充保险、小额意外保险政策,让贫困户子女上得起学、看得起病,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六)动力之源: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以县为单元,整合不同渠道政策和项目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交通、搬迁等突出贫困问题。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把发展经济作为村、支两委的核心职责,探索“村支两委+农民合作社+互助资金社+致富带头人”一体化模式,使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农村工作的负责人、发展经济的带头人、合作组织的召集人、互助资金的管理者。同时,改革创新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支农资金等分配机制,采取股权化、合作化、基金化的方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干预,让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真正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用宅基地、农房、承包地经营权和财政扶贫资金等与龙头企业、专业大户进行股份合作,增加租金、股金和薪金收入,让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