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1 14:13作者:李一老师
(三)深度贫困状况大大抬升扶贫开发成本。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瘠薄、自然条件恶劣,是城口区域性贫困的真实写照。新一轮识别出贫困村9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1.1%;有贫困人口3.76万人,其中贫困程度深的A、B类占77.2%,贫困发生率14.3%,居全市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市5.8、8.3个百分点;70%以上贫困人口需要搬迁。如高观镇复兴村常住人口510人,建卡贫困户460人,贫困发生率达90%,村内住房大都为危房,交通不便,是移动通信盲区。特别是随着扶贫开发纵深推进,剩下的贫困村、贫困户都是名符其实的“硬骨头”,交通、水利、搬迁等所需资金量更大,扶贫开发成本投入还在进一步增加。
(四)社会事业落后造成因病因学致贫返贫。全县仅有1所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二等乙级医院,教育、医疗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就近入学难、看病难问题突出。常年因病因学返贫率达9%,高于全市4个百分点。在3.76万贫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60%。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均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现象突出。外出打工人员大都从事矿山开采、建筑等高危行业,因意外伤亡致残比例高,全县有残疾人1.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5%,其中绝大多数是贫困人口。
三、攻坚要务
面对城口这样的扶贫脱贫“硬骨头”,仅靠惯性思维、常规手段难以奏效,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抢抓这一轮扶贫攻坚历史性机遇,多算政治账、民生账、生态账,拿出“超常规”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扶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一)当务之急:破除交通瓶颈。坚持交通先行战略,实施交通三年攻坚计划,不惜血本打通形成“内快外畅”的交通体系。要千方百计争取渝西高铁、安张长铁路途经城口,尽早开工建设G69银百高速重庆城口至开县段和城口通用支线机场,打通城口与周边区县出境公路断头路,实施行政村通畅和自然村通达工程,构筑起脱贫致富的高教网道。对修路成本太高的山区,则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把老百姓搬出大山。
(二)发展之路:做精特色农业。立足城口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品质至上、靠山吃山,依托大巴山(重庆·城口)特色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建设,借助“互联网+农业”等新模式,做大做响城口老腊肉、山地鸡、中蜂、中药材四大优势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名特优”产品。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民优化耕地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比较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用好64.5%的森林覆盖率这一宝贵资源,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林地保护利用,带动贫困户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