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8 10:54作者:李天扬老师
各行业会计制度的修订也有实质性的变化。比如《医院会计制度》把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写进了制度;新修订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在核算内容和会计科目等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对行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层次性
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中的各项制度的理解,应从三个层次把握,第一层是立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法律基础和依据;第二层次是基本准则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框架是形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体内容的指引性文件,它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第三层次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的具体内容,由《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组成,以财政部负责指导制度执行的司局发布规范性文件。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与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的协调性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制定与执行,必须与《事业财务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内容相协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预算法》为基本法依据制定,它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不仅为各行业财务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指引,也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制定和修订时需要兼顾和协调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事业单位准则和会计制度修订在确定会计核算基础时,必须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事项)、行业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范围另行规定。在设置各会计要素核算的会计科目时,必须要兼顾与财务规则中相对应的各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范围界定间的协调一致。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内在的逻辑性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通过构建较为完整的基本概念框架统驭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修订后的基本概念框架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项目构成及分类、一般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基本事项。
其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以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前提制定和修订的,对各行业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及其对确认计量、报表编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说明,具体包括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财务报表编制说明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