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8 13:38作者:李天扬老师
培育敬业精神,要强化“三个意识”:一是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岗位则意味着责任。岗位越重要,责任就越重大。如果缺乏责任感,占岗不负责,履职不敬业,有责不担当,不仅在工作上毫无建树、无所作为,既就是在做人上也没有底线、失取魅力;二是角色意识。每个人的岗位、职责不同,决定了在工作中担任的“角色”不同。无论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都应依据职责首先进入自己的“角色”,进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便是“小角色”,也要敢于担当“大角色”的重任,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建树,使“小角色”成为“大角色”;三是带头意识。我们担负领导岗位同志,从院领导、机关职能部门领导、科主任和护士长,其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导向、感召作用。因此,要把倡导和躬身实践敬业精神作为思想修养的重要内容,以“寝食不安”、“食不甘味”的了心态,给部属作表率、立标杆。
敬业精神并非完全发端与人的“良知”,它是环境压力与自律动力的产物。而压力和动力都来自企业制度的威力和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形成高度的敬业精神,思想教育是重要和必要的,但不可能成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规则,使之标本兼治,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为此,一要建立激励责任付出的机制。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形成有效的选择和淘汰机制,以责任付出为核心,真正做到能者上、贤者留、庸者去、劣者罚,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自律和进取;二要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规则。激励的关健是优抚和鞭策并举,奖功与罚过并行。在这里,多劳之“劳”与多得之“得”均不可简单化。激励规则的灵魂在于切实考核,量化标准,及时得当,加大力度。否则,就难以发挥作用;三要建立合理正当的利益规则。选择与激励都离不开利益。对人们正常的利益追求,应以明智的心态给予理解、认同和支持。不能用单位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替代不同利益层次的相对独立性。应该确立这样的规则:肯于为单位利益多作贡献者,其个人利益的实现也应得到相应的优化,肯于向社会效益转化者,就应适时得到利益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