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8 11:41作者:王华老师
在平定乡洪万村夏家组一处刚退出的宅基地上,挖掘机正在拆除一栋老房子。
夏家组有很多年没这么“大兴土木”了。作为平定乡“宅改”第四批试点村,夏家组全村共有160户、650人,宅基地185宗,其中“一户一宅”104户,“一户多宅”37户,“多户一宅”19宗。
洪万村村支书夏早元介绍说,目前,村里有偿退出的27宗宅基地,面积达3200多平方米。无偿退出的,主要是牛栏、厕所、空心房,退了97宗,面积2300多平方米。
在江西余江平定乡洪万村洪家组,“宅改”后修建了公共道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谢玮摄
宅改理事会:农民的事,农民自己办
在“宅改”的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村民自治组织——宅改理事会被建立起来。
余江县在全县1040个自然村建立了村民事务理事会,理事会是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推选出8752名村民担任理事。农民的事情农民办,这是最大的原则。
在平定乡蓝田宋家村,蜿蜒曲折的小渠两旁是新栽的绿化树和葡萄架。蓝田宋家村宅改理事会理事长宋志强介绍,这里曾经是村里废弃的77间畜禽栏,如今打造成用于村民散步休闲的广场。
宋志强告诉记者,“宅改”之初,很多老百姓[股评]不太理解,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自己差点就淹没在部分村民的白眼唾沫中。身先士卒,宋志强率先退出了自家的老宅,为了劝说“一户多宅”的丈母娘腾退多占房屋,宋志强没少费唇舌。
宋志强介绍,“宅改”也得到了乡贤们的大力支持,在威海从事眼镜批发的乡贤宋和红这次专程还乡支持“宅改”,捐资80万元用于村口广场建设。
在试点村庄,随处可见接地气的宣传标语,“宅基地不是祖业,是集体资产”“一户只能一宅,建新必须拆旧”“多占宅基地,多交人民币”。
“余江县8000多个理事会成员,都是老百姓,为了集体利益,大胆干活,不怕得罪人。在外做老板赚钱的‘乡贤’也大力支持‘宅改’。”余江县委书记路文革表示,“要做好这件事,也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做到。余江县现在从上到下,老百姓认识到宅基地改革,是为子孙后代,为集体谋利益。”
“宅改”前后对比《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谢玮摄
盘活存量宅基地
“目前,余江‘宅改’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今年年底前,全县1040个自然村将全面完成。”许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