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6 14:26作者:王华老师
包拯在做谏官时,直抒胸臆,从不谗言半句。他让皇帝在许多重大的决策中避免了严重的失误,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都采纳施行。
包拯执法不阿,不在刑律面前越池半步。有一段时间,包拯曾回到他的故乡庐州任知州,他的一些亲朋故友以为有了靠山,就可以无畏的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包拯的一个叔伯舅父恃着自己的外甥是当地大官,别人奈何他不得,便仗势欺人,无法无天。结果,包拯把他逮捕法办,从严处理。于是,其他的一些亲友故旧看到包拯凛然秉直,不徇私情,便都悄悄地收敛起来,谁也不敢冒犯法纪了。
他对亲友如此,对自己的子女就更为严格,他亲笔写了一则著名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段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3]他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至今我们还可以在合肥包公墓的墓碑上面,清楚地看到这几行震慑人心的碑文。
2016安徽《千年包公》观后感精选(3)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在这寥寥数行的短诗中,表现了他直道而行、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胸怀,他要求自己成为承担重任的栋梁,不屈不挠的纯钢。这不是空洞的豪言壮语,而是有凭有据的:
第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包公“清心“和”直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他把廉政为民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而包公的廉政思想是儒家道德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价值目标体系,把“礼、义、廉、耻”来作为“国之四维”,成为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四大道德伦理和核心社会价值,甚至影响至今。中国传统的廉政思想追求的是一种道德诚信的品格,“清心”和“直道”充分诠释了“廉”与“正”是封建官员个人修养和操守的道德内容,后来也演变成为了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二,“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廉洁清正是个人立身之本,诚信之源,它要求主体的自律、自觉、自修的理念,包公具备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高尚道德和修养,也具备了“律己以服人,身先以率人”的胸怀和节操。他决心坚守自己清正的官德和的廉洁的品格,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并非惧怕惩罚,而是内心真诚地向往真与善,倘若他能与他人共同维护道德理想,就应该坚定不移,倘若不能,也要坚持自己的操守,决不阿谀奉承,奴颜媚骨。由此来看,要去弘扬一种廉政精神的内涵,作为个人来讲,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能只喊出口号,摆出样子,说一套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