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4 17:16作者:三水老师
(一)手机媒体的隐匿性和不确定性易造成道德失范现象
手机媒体的隐匿性隐去了其用户的身份、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使得手机媒体的使用主体和作用对象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于是他们敢于在公共网络空间畅所欲言、随心所欲,说平时没有机会说的话、做平时没有胆量做的事。虽说大学生群体心智已相对成熟,内心已然清楚对与错、是与非等的区分,但毕竟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平衡、人生价值观不够稳定、道德判断不够准确,因此极易受到特殊复杂环境的影响,从而在网络世界中出现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甚至产生网络犯罪行为。
(二)手机媒体的虚拟性和无约束性易减缓个体社会化进程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因循守旧,而是希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去接受新鲜事物。因此,相对于其他群体,大学生往往对网络和手机媒体等有着更浓厚的亲近感。长此以往,大学生就减少了参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时间,使得他们同家人、朋友和同学的关系渐渐疏远,逐步沉迷在虚拟世界中,不关心时事、不贴近现实,减缓了其社会化的进程。
(三)手机媒体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易影响大学生三观的确立
手机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其所承载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既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冲突,也有正面信息、中性信息以及负面信息的相互较量,还有官方信息和小道消息的相互并存,如此复杂且多变的手机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极大挑战。由于手机媒体的开放性,大学生处在一个超越国界、突破传统、挣脱束缚的环境中,他们自以为获得了“绝对的自由”,于是无视责任的存在,责任感渐渐地也随之下降,这不利于科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三、应对手机媒体影响的对策思考
为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积极应对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从加强教育引导、加强法律监管和加强技术保障等方面入手,形成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以规避和降低手机媒体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运用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教育引导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手机媒体全面普及的当今时代,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提升其思想觉悟,就应该加大教育力度,进行教育引导,让大学生知晓在网络环境下到底应该“怎么做”,让他们明确方向和目标。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尽力做好预防和预警工作以减轻手机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