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3 04:20作者:李一老师
这个阶段加上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加上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要求我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规模的技术人才的支撑。
也就是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公共产品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弘扬工匠精神,一个公共产品是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
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这些年来,中央对职业教育做出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安排。
我们有《职业教育法》,我们召开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了全面安排。
现在,职业教育这一块,我们提供近千万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
这是做出的贡献,但是我们还不适应。
不适应在什么地方?不适应在我们的办学理念,整个社会的理念都不适应。
就社会的理念来说,大家希望上普通高校,不上职业高校,还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这是理念方面的。
我们还存在着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就是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和实践两张皮脱节,课堂上学的不会熟练操作。
在内容建设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内容比较陈旧,讲的还是过去的技术。
学生学了去就业,这个技术是过时的,没有用。
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所以一定要采取管用的措施。
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
首先,发布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
“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这个配套的有一个叫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这是工信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
根据这个指南,加快人才培养。
其次,发布脱贫攻坚规划。
根据脱贫攻坚规划,每一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个人,让他掌握一门技能。
这两个规划是非常实在的。
第三,促进产校融合。
我们有一句形象的话,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
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
建在开发区里,才知道开发区人才需求的动向,知道需求,才能提供供给。
第四,促进校企合作。
也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
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去当老师,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建立一种“旋转门”机制。
这种办法发展下去,就可以促使校企一体,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