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3 16:49作者:三水老师
送水的人将两桶清水挑进厨房的时候,厨房里正忙得热火朝天,妇女们一边下饺子一边给各种家什器皿上贴红纸。据说这些厨房用具也和妇女们一样,劳累了一年了,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给它们贴上红纸,整个正月里就不能再用了。于是,案板,菜刀,擀面杖,丝箩,笼屉,面升子……都贴上一块小小的红纸,让它们安静地休息。吃的饭则是腊月里做出来的大量的馍馍和擀好的干面条,菜也提前切好。想想,也觉得可笑,怎么不给锅里、饭勺、碗和筷子贴块红纸呢?它们也辛苦了一年了,也需要休息啊。看来,这只是人们自己需要休息而找的借口。
饺子端上来了,包成元宝的形状,大概含有招财进宝的意思。一家大小吃过饺子后,就要忙着拜年了。小孩子们最活跃,他们拿着早上刚得的年钱儿,跑到街上买一些小玩意儿,什么巴浪鼓、咪咪儿、哈哈笑、小睡猴,还有发拉拉、埋脸子等等。现在,这些小玩具都失传了,只有“发拉拉”这个词流传了下来,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从初四起,西宁城里的各种民间文艺活动就开始了,先是一些喜好热闹的人凑到一起唱秧歌,唱的内容多是历史故事或讲忠义孝道的故事,故此男女老幼都能听。人们围成一圈,唱的唱,和的和,伴奏的伴奏,唱到情浓处,便众声齐和,群情激昂。每唱完一段,中间还要穿插一些绕口令,俗称“倒江水”,如著名的段子《不扯谎》:
我唱的秧歌儿不扯谎,
牛蹄子窝儿里盖楼房,
虼蚤跳着地板响,
血虎子倒把狼吃上。
……
一些先生文人们便张罗着猜灯谜。灯谜多悬挂在文庙附近,内容多数都是文绉绉的文言文。不过后来新文化的风吹进西宁,许多人也接受了进步思想。这种新文化新思想在灯谜上也反映了出来,例如,有一则灯谜是英文的大写字母“T”,谜底则是“宛在水中央”。这是利用了T的象形意思,另一层意思大概是英语中水(water)也含有T。
这种民间自娱自乐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在十五晚上达到高潮。这一天,全城人扶老携幼,纷纷出动。走到街上,看社火,看秧歌。其中社火里头最好看的是高跷和高抬,最热闹的是王辩和哑巴儿。据说王辩和哑巴儿还暗暗地扮演着送子娘娘的角色,有些不生孩子的妇女专门往哑巴儿跟前凑,希望能给她们禳解禳解。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角色也悄悄地转换了身份,现在,社火里的灯官已变成了“长寿老人”,哑巴儿和胖婆娘则改为“计划生育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