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1 09:18作者:李天扬老师
危机感带来的压力,有时候也是发展的动力。这些年,芬兰教育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西方国家也把芬兰视为教育强国。然而,在芬兰参观访问时,笔者惊讶地发现,芬兰人总有一种危机感——担心自己会与未来脱节,时刻在反省“我们的教育是否能跟得上时代”。
因此,芬兰国家治理中有一个重要导向——让所有国民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上个世纪60年代,芬兰开始实行“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免费义务教育。每一次遭遇危机,这个国家都把改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当成了出路。在芬兰人的意识里,他们没有地缘优势,没有资源优势,最可靠的财富就是自己的国民。
芬兰式的“现象学习法”
在芬兰,教师是高度受尊重的职业,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进大学教育系。教师也拥有高度自主权,在广义的教学大纲之下,可以自由决定上课的方式和内容。在大赫尔辛基市区的一所完全学校,笔者见到了芬兰式“现象学习法”的实例。
二年级的语文课上,要学的是芬兰语,但是老师没有讲课,而是把孩子们分成小组,下发芬兰特有的小动物图片,然后让他们用课堂配备的平板电脑查找动物资料,有不认识的字自己查,或者问老师,最后把小动物的特点归纳总结写下来,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语文的读写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
在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科学老师用一间小教室打造了一个核泄漏事故现场,需要孩子们自己用乐高积木拼搭机器人,再跟老师学习简单编程,用电脑程序驱动机器人进入事故区域工作。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学到简单的核电站工作原理、核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芬兰的“现象学习法”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让孩子们“以整个社会为课堂”,走入实际生活去学习。比如老师想给孩子们讲清洁能源,或者垃圾处理,就可以跟这样的公司、工厂联系,带孩子们去实地参观。到了中学或大学,学生可以申请进入公司,跟真正的工程师一起做项目。几乎所有的芬兰公司都乐意承接这样的教育活动。每一个芬兰人小时候从这样的教育中受益,长大后又都回馈于这个系统。
面向无法预料的未来
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一直名列前茅,最新一次测评更是高居世界第一。当全世界都开始瞩目芬兰教育时,芬兰人自己却丝毫没有自满,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呼吁:“我们为成绩沾沾自喜的那天,就是我们落后的开始。”世界第一,意味着他们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前路如何,更多需要独自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