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2 09:15作者:王华老师
18.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在重金属重度污染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强资源环境国情省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19.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健全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力推行两型采购、绿色税收、绿色金融等政策,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引导绿色投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城镇,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推动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加快核电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和页岩气开发,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行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化、产业化、工厂化水平,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和低碳技术交易平台,大力推广新能源发电技术、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大气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清洁低碳技术,完善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开展低碳城区、园区、社区、景区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低碳发展。
20.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