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3 11:56作者:才子老师
与此同时,由于陕北地区特殊的发展历史和人文环境,历代的山体窑居村落多是靠山切坡自发而建,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山体或沟道中,建筑布局分散、规格不一,市政基础设施严重欠缺。“住在山上太不方便了,没有自来水,做饭取暖靠生炉子,上厕所只能去又脏又臭的公共卫生间。”家住宝塔社区南寺村的王海说,“住在这里,一袋煤背上来都得多加五六块钱的人工费。”更为严重的是,时有发生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山体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13年夏季发生的暴雨灾害就导致山体窑洞房屋大量坍塌或成为危窑危房,给山体居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拥挤杂乱的环境对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散落各处的革命旧址不断被周边用地违规侵占、蚕食。据了解,延安市共有445处革命旧址,其中城区168处,这些旧址多数被各类机关单位和老百姓所占据。即便是开放的十几处革命旧址,也普遍存在周边环境杂乱、配套功能不全等问题。
“很多游客特别是革命时期的老干部来了以后说,没来以前特别想念延安,但进了延安城总觉得缺少了些革命圣地的气氛。革命旧址都被高楼大厦淹没了,只有进到旧址里面,才能有圣地的感觉。”延安市原文物局局长董智安说。
狭隘的川道成了延安市阔步前行的最大“瓶颈”和制约因素。加快棚户区改造、疏解建筑密度、完善城市功能迫在眉睫。
2、党政齐抓,市区联动,明确思路,规划引领
延安吹响棚户区改造的号角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
2011年12月,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隆重召开。会上,延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延安的城市定位为“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并确定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把行政中心迁移到新区,疏减老城区密度,精心保护革命旧址。
2012年10月25日,由市长梁宏贤任组长、副市长薛海涛任指挥的延安市城区改造领导小组和城区改造指挥部成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东城区、北城区、南城区三个片区指挥部,从市、县区各相关部门单位抽调专门力量,组建常设机构,正式启动了以实施棚户区改造为核心的城区改造工作。
延安市和宝塔区同处一城,城区改造既是市上的工作,也是区上的任务。东、北、南三个片区指挥部都把所在乡镇干部充实进来,由乡镇、街道办党政一把手兼任片区指挥部副指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吸纳所在社区、居(村)委会干部。同时,延安市规划局还给每个片区配备了一个规划监察大队,形成了市区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