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06 03:47作者:李天扬老师
(三)内部控制的作用被削弱
内部控制制度在业务运作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在内控过程中各司其职,可实际上,没有奖惩制度,出现问题时,缺乏必要的解决方法和考核制度,没有对内部控制机制效果进行考察,致使内控应有的效力,执行力被极大地削弱。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拓宽内控范围
内部控制建立时应注意单位环境的建设,尤其是需要切实转变思想意识加强认识。实施内控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经济业务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及工作人员都是内控的范围,单位要加强宣传内控掌握内控的基本方法,做到真正实现内控的全面和高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已发布,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要据意见稿,要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全面可行的内控制度。
(二)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评价工作应当与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工作保持独立性,要根据单位的性质,范围,规模,风险来确定。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内部机构和人员提出表彰建议,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内部机构和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
(三)配备能力和资质合格的业务人员
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财会、内部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必须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质和能力,同时,单位应当切实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掌握国家有关预算,必支,政府采购,资产和债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规定,以及单位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建立和评估风险机制树立风险意识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对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风险活动评估每年至少一次;如遇环境,复杂程度或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进行重估,如果在事前就能对即将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察看,并采取相应措施,那么错误即将往往会避免。
(五)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
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新生事项。内部审计是单位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估方式,开展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单位的业务活动能够按照组织预定的目标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规范运作,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的关键是确定审计监督考核的范围和重点,发现弊端,损失和浪费,提高弊端及症结所在,加强管理的审计意见,强化对关键环节的控制。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考核,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可以更加符合制度建立的初衷,将内控的执行情况,考核结果与单位初定的目标进行对比,严格奖惩机制,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