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张阳旭 二级教师 2021-03-25 16:58
中国传统的语法研究,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虚词, 古人称为“虚字”和“实字”(虚字又称为“辞”或“词”)。实 词的特点是词汇意义具体,可以单独成句或单独回答问题。虚词 的特点是词汇意义不太具体,除了表示否定或可能的副词外,不 可以单独成句或单独回答问题。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是 一种很切合汉语实际的分类方法,已经为外语语法研究者所 采用。 文言文的词类,基本跟白话文一致。实词有名词、动词、形 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虚 词有副词、介词、叹词、拟声词、连词、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 词等)。意义较实的虚词(代词、叹词、副词、介词),学术界或 划为虚词,或划为实词,都只是突出了矛盾的一个方面。我们认 为可以称为“半虚词”。 旦列举《论语》中的单音文言文词类于下。讲文言文虚词的 著作,大都将代词放在虚词之中,我们遵守这个传统。名词、动 词、形容词是幵放性的词类,我们不全部列举,而旦不收专有名 词。例字以单音词为主,基本上按笔画为序。 名词:人、刀、力、口、土、士、夕、子、女、山、川、工、才、干、 门、井、仁、义、今、公、友、天、尤、心、文、手、戈、方、日、月、木、 水、火、父、母、牛、犬、羊、王、世、礼、主、代、令、兄、弟、功、古、 市、本、末、民、玉、目、失、皮、冰、刑、列、名、地、夷、耳、舌、色、 衣、舟、位、兵、利、君、志、孝、杖、牡、狄、豆、足、身、车、邑、邦、 国、家、事、妻、始、姓、夜、官、帛、弦、所、性、政、昆、版、物、狐、 社、知、虎、肩、肱、客、帝、帅、室、信、冠、恶、勇、星、春、疾、 病 方位名词:上、下、中、内、左、右、先、后、东、南 动词:入、上、下、乞、亡、已、 弋、之、云、五、为、分、切、升、 及、反、尤、文、从、与、曰、止、比、主、仕、令、以、出、加、占、去、 〒、召、失、市、生、用、由、示、立、交、仰、伐、匡、同、合、因、在、 如、存、有、死、至、行、似、作、克、免、别、助、告、坐、望、成、戒、 忍、孝、扶、抑、忘、折、改、攻、更、束、求、没、狂、秀、见、言、佩、 使、咎、如、尚、居、念、忿、承、拒、绝、拖、放、易、语、治、沽、争、 知、舍、侮、保、俟、即、恶、勉、哀、待、怒、思、怨、拜、拱、持、指、 畏、省、能…… 形容词:久、大、小、公、少、仁、义、幼、弘、巧、正、甘、白、危、 多、好、老、利、吝、均、壮、希、良、迂、迅、速、邪、和、知、固、坦、 定、宜、忠、怪、明、易、枉、果、勇、直、空、肥、远、近、长、足、信、 厚、温、威、故、新、是、殆、甚、美、苟、泰…… 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再 量词:尺、丈、方、秉、乘 代词: 人称代词:之、己、女、予、尔、自、其、吾、我、彼、或、某 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焉、奚、盍、恶 指示代词:之、夫、他、彼、是、其、各、每、莫、斯、然、诸 副词:乃、又、已、方、不、勿、无、毋、弗、宁、必、未、亦、足、 或、色、其、固、曾、唯、犹、既、将、皆、弥、屡、亟、遂、盖 介词:于(乎)、为、及、以、自、与、在、诸 连词:且、而、则、故、如、苟、若、斯、抑、与、与其、虽 助词: 结构助词:之、所、者 语气助词:也、兮、夫、乎、尔、云、而、耳、矣、哉、焉 叹词:咨、诺、噫、呜呼 总之,古代汉语词类和现代汉语词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 是,大同之中还有小异。古汉语词类不同于现代汉语词类的主要 特点是: 第一,实词活用现象普遍。词类活用现象,在不讲究形态变 化的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古代汉语比现代汉语更不讲究形态 标志,所以词类活用现象更普遍。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形容词 及其他词类的动化,还有动词、形容词等的名物化。(按:名物 化,有的学者另有名目。) 第二,名词、动词等都可直接充当状语。 第三,量词较少,特别是动量词起源很晚。表数方法有 差异。 第四,人称代词无单复数的区别。人称的可变性较大。有 一批表尊称、谦称的特殊词语。有特殊的无指代词和虚指代词。 第五,语气助词很发达,往往连用。没有表动态的助词。 有较多的音节助词。 第六,很多虚词多性多义,书写形式也不固定。就单个虚词 来说,与现代汉语相差很远,如文言中常用的“之、乎、也、者、 以、焉、哉、其、于、彼、夫、而、矣、所”,在现代口语中都被 另外的词替换了。 第七,有兼词现象。如:《论语•阳货》“譬诸小人”的 “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论语•子罕》 “求善贾而沽诸”的“诸”,是代词“之”和语气词“乎”的 合首。
展开全部
收起
张英彦
二级教师
1个回答
赵逸春
二级教师
1个回答
李飞宇
二级教师
1个回答
王景明
三级教师
1个回答
树冷松
一级教师
1个回答
张翔宇
正高级教师
1个回答
翁梦凡
二级教师
1个回答
冯鸿波
三级教师
1个回答
冯春晓
高级教师
1个回答
李安萱
二级教师
1个回答
赵海秋
二级教师
1个回答
朱亦竹
高级教师
1个回答
王淑然
一级教师
1个回答
冯心远
高级教师
1个回答
张昊嘉
高级教师
1个回答
赵以蕊 | 高级教师
于丽佳 | 正高级教师
王秀曼 | 正高级教师
王向阳 | 高级教师
宋秀曼 | 一级教师
赵俊健 | 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