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高等教育网 > 问答 > 正文

学习文言文语气助词要注意什么?

展开

发布时间: 2021-03-25 16:04

70638次浏览

1条回答

庆韦茹 高级教师 2021-03-25 16:50

语气助词是用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提顿等语气 的虚词。 (一)        陈述语气 1.      肯定语气,主要用“也”字。如:①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表示肯定语气的“也”字,可以不译,或活译为“呢”。 2.      已然语气,主要用“矣”字。如:前人之述备矣。(《岳 阳楼记》)“矣”相当白话文的“了”。 3.      限止语气,主要用“耳”或“而已”。如:①直好世俗之 乐耳。(《孟子•梁惠王上》)②如是而已。(《师说》)“耳” 或“而已”相当白话文的“罢了”。 (二)  疑问语气 1.      真正疑问,主要用“乎”字。如:①刘豫州何不遂事之 乎?(《赤壁之战》)②壮士,能复饮乎?(《项羽本纪》)“乎” 可以翻译为“呢”或“吗”。 2.      推测,主要用“耶”字。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廉蔺列传》)“耶”可以翻译为“吗”。 3.      商量,主要用“欤”字。如:王之所大欲,可得闻欤? (《孟子•梁惠王上》)“欤”可翻 译为“吧”。 (三)        祈使语气,一般不用语气词。如:毋从倶死!(《项羽 本纪》)翻译为白话文时可以加上“啊”或“吧”。 (四)        感叹语气,主要用“哉”字。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哉!(《陈涉世家》)“哉”可翻译为“啊”。 (五)        提顿语气,主要用“者”或“也”。如:①陈涉者,阳 城人也。②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春秋•晏 子使楚》)表示提顿语气的“者”或“也”,可以不译或活译。 学习文言文语气助词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注意不同语气的细微区别。如:“也”和“矣”用法 相近,但又彼此有区别。古人说:“也之与矣,相去千里。” (《淮南子•说林训》)大致说来,“矣是动性的语助词”,“也 是静性的语助词”(吕叔湘《文言虚字》)。“矣”在句中陈述有 发展变化的事情,表示已然、必然或将然,相当白话文的 “了,,。如: ①     脱身而去,已至军矣。(《鸿门宴》)(沛公脱身离去,已 经到达他的军营了。) ②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如果从前 我不担任这捕蛇的差役,那么很久就已经困苦不堪了。) ③     业根,死期至矣!(《促织》)(闯祸的东西,你的死期 到了!) “也”在陈述句中的基本作用是判断静止性的事情,有时可 译为“呢”,有时不必翻译。如: ④     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亚父就是范增。) ⑤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小恩小惠不能照 顾到所有的人,老百姓不会听从你。) “也”还可以表示感叹、祈使、疑问、提顿等语气。如: ⑥     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羽本纪》)(这里为什么楚地人 这样多呢!) ⑦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希望您 及早决定大计,不要采用这些人的建议。) ⑧     何为不去也?(《檀弓》)(为什么不离开呢?) ⑨     为其来也,臣请縛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当他 到来的时候,我请求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经过。) 例⑥表感叹,例⑦表祈使,都可译为“啊”;例⑧表疑问, 可译为“呢”,例⑨表示停顿语气,“也”不必死译。 二是要注意语气词的连用。文言文语气助词连用的情况较 多。连用时,重点一般落在后面的那个助词上,故翻译时一般根 据最后一个助词来译。如: ⑩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够说得 尽啊!) ⑪其可怪也与?(韩愈《师说》)(那真能令人觉得奇 怪吧?) 例⑩重点落在“哉”字,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例⑪重 点落在“与”字,表示商量(还带有强的感叹气味)语气,可译为“吧”。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