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61546次浏览
赵芳林 二级教师 2021-03-25 16:51
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一般分为三个部门:一是文字学,一是 音韵学,一是训诂学。因为它们都是语文基础知识,古代的人在 入学初就要努力学习,故又统称“小学”。 “训诂学”又称诂训。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毛亨的《诗诂 训传》。“训”是注解训释,“诂”强调以今语解释古代语言, “传”(zhu6n)侧重解释句意章旨。唐代孔颖达为毛传作疏,给 训诂下了一个定义:“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 解释之义尽归于此。”可见训诂学是以研究古代著作的词义为主 的一门语言学科,它同时也分析到了古书中的某些语法、语音、 修辞等现象。 为什么需要有训诂学呢?因为语言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 变化,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年月的年,“夏曰岁,商曰 祀,周曰年,唐虞曰载。”(见《尔雅》)又如学校,“夏曰校, 商曰序,周曰庠。”(见《孟子》)这是随着时代变迁而语言发生 了变化。由于地域不同,而语言不同的现象也不少,如:笔“楚 谓之聿(yC〇,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见《说文》)就是古代 的地域性方言;而古书中常常夹杂方言。后代人读古书,如不用 今语解释古语,不用通语解释方言,就无法理解文义。这说明训 诂学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训诂学有三种基本的释义方式,一称义训,一称形训,一称 声训。也就是说,训诂要综合运用词汇知识、文字知识和音韵 知识。 传统的训诂学著作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专门解释某一部 具体著作的,以前多为解释儒家经典,如:《诗诂训传》、《十三 经注疏》、《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它的方式是随原文作出具体 的语义以及语法修辞分析,这就是古书注释。第二类是综合性 的,即把词语搜集起来,分门别类编排,系统地讲解意义。如: 《尔雅》、《说文解字》、《释名》等。这就是古代的字典、词 书。后代的学者将这两种类型的训诂著作加以分析,寻求出一些 训诂的体例、方法,便成了训诂学。
展开全部
收起
赵逸春
二级教师
1个回答
关晴美
正高级教师
赵娟丽
王睿诚
三级教师
于婉然
尧密如
毛夏蓉
王运洁
赵玉环
赵雅素
俞秀敏
高级教师
李经武
稽书萱
赵骏祥
亢浩丽
张昊嘉 | 高级教师
欧阳天青 | 三级教师
边婉娜 | 一级教师
张朋兴 | 三级教师
慕妙春 | 二级教师
冯心远 | 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