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董明达 二级教师 2021-03-25 16:11
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物流有关问题的思考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加入WTO后,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销售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东北地区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粮食市场化,即国际市场本土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大趋势,调整粮食的生产结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和创新粮食经营方式,培育东北地区粮食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而按照全球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现代物流模式,改造东北地区的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和经营方式,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以应对挑战,做大做强东北地区的粮食产业,形成东北地区粮食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东北地区具备了建设粮食物流业的基础和优势。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基础和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完善,建设东北主产区与南方主销区及国际市场的粮食流通高速通道。对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东北地区粮食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一)东北地区粮食物流现状及变化趋势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粮仓之称。正常年景,东北经济区常年总产量为8000万吨,其中辽宁省1500万吨,吉林省2200万吨,黑龙江省3400万吨,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900万吨,占全国粮食的总产量六分之一左右,商品量4300万吨,是全国商品量的40%。粮食外销量2200万吨,其中:销往东南沿海八省市1540万吨。从1998年开始粮食出口量大幅增加,共计出口4269万吨,2002年出口133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主要是玉米、大豆、大米,出口韩国、日本、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未来东北经济区的粮食市场将发生变化:一是粮食产量减少和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同时存在。加入WTO,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等措施的实施必然使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今后几年,东北经济区的年粮食产量可能会减少到7500万吨左右。与此同时,随着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加速发展,东北地区的粮食需求将有所上升。全区的年粮食消耗量约为2200万吨,粮食外销量2000万吨。二是粮食的销售的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随着中国粮食市场的放开,北粮南运的旧格局将有所改变,东北经济区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粮食市场份额将有一部分被国外市场所取代,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粮食将在南方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东北的粮食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市场仍然有一定的增长潜力,有可能出现南进北出的新格局。三是品种结构也将发生一些变化,大豆、稻谷及高品质的粮食,特别是绿色粮食、小杂粮等市场急需的品种将保持持续增长。四是粮食经营主体和运营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会打破,由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多种资源优化组合的新型粮食经营企业将会产生,国外的粮食经营企业也将抢滩东北市场,粮食营销模式将按照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理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从而使东北经济区的粮食经营效率大提高,经营成本大大降低,逐步形成开放统 一、规范有序的粮食市场。 (二)东北地区粮食流通存在问题分析 东北地区的粮食部门、铁路部门与港口企业,多年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密切合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在粮食运输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承担着粮食转运的任务,缓解了粮食主产区农民“卖粮难”和粮库“储粮难”问题。据调查统计,大连方向口岸转运东北地区的粮食每年约为1500万吨,对平衡全国粮食收支,稳定粮食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能不看到,传统的粮食流通模式和落后的粮食转运方式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的要求极不适应: 一是体制不顺、流通不畅、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与粮食转运紧密相关的铁路、交通、港口企业,分属于不同部门,各有各的政策要求,各有各的工作任务,各有各的计划安排,很难协调统一起来,因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资源的效率。 二是落后的传统交易方式造成信息不对称和时空阻隔,使供求产销难以有效对接,造成粮食经营上各自为政,多头对外。采购推销人员满天飞,到处找客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成交的效果不佳。 三是不能统筹合理利用有限的运输资源。市场行情好时,供货方争相发粮,造成铁路车皮紧张;行情不好时,又等待观望,造成运力的闲置,无法做到均衡运输。港口也是一样,有时粮食大量涌入,造成压港;有时港内粮食不足,又难以及时装船;又由于转运进出计划缺少综合统筹,回空车皮亟待统筹利用以降低流通成本。 四是粮食交易的透明度低。供需双方现货交易,缺乏公开、公正、公平,不但引起商务纠纷,成交率低,还容易发生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 五是粮食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是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处理水平低,反映不及时,缺少科学的超前分析预测,使粮食经营企业无所适从,掌握不住经营的最佳时机,粮食流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六是粮食产品质量和物流的科技水平低。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检测手段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不但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七是信用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行业缺少自律,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彼此诚信度不高,不但阻碍交易的顺畅进行,而且增加交易风险。以上这些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从根本上说,只有靠建立现代物流体制才能解决。 (三)东北地区粮食物流的需求功能分析 东北地区素有中国粮仓之称,据调查,前十年,粮食商品量4.3亿吨,地区外销及出口2.2亿吨,占商品量的51%,今后五年,陈粮泄库和新粮外销的总量可能1.4亿吨左右,每年不会低于2500万吨,这就为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根据对粮食物流发展趋势判断,我们对东北地区今后五年粮食物流的需求功能做出如下分析: 第一、按照粮食销售性质划分 1、出口粮800万吨,主要是玉米、大豆和水稻,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和非洲。 2、国内贸易粮1700万吨,其中:广东879万吨,广西121万吨,福建141万吨,海南48万吨,上海(包括江浙)238万吨,其他省市73万吨。 第二、按照品种结构划分 1、玉米1800万吨,其中:出口600万吨,内贸1200万吨 2、稻谷:400万吨,其中:出口50万吨,内贸350万吨 3、大豆:300万吨,其中:出口20万吨,内贸250万吨 第三、按照粮食物流环节划分 1、供应物流:出口量和南方销区的粮食需求2300万吨,其中:出口量需求800万吨,南方销区需求1700万吨。 2、销售物流:通过交易市场的粮食1800万吨,其中: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800万吨,黑龙江大豆批发市场400万吨,吉林玉米批发市场600万吨。 3、存储物流:产区沿线中转库储存中转量3500万吨,北方口岸中转库常年储存量500万吨,南方口岸库100万吨。 4、运输物流: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粮食总量为2500万吨,铁路运输量2200万吨,公路运输量300万吨,北方口岸吞吐量2300万吨,国内海运量1500万吨,南方销区口岸吞吐量1500万吨。 第四、按照粮食运输作业方式划分 1、包粮作业1000万吨,主要是大米、大豆和一部分玉米,销往华北、华东地区。 2、散粮作业1500万吨,主要是玉米,大豆出口和销往东南沿海八省市。 第五、按照粮食流向划分 1、通过环渤海湾陆路转水运1800万吨 2、通过铁路直达500万吨 3、通过公路运输200万吨 二、以大连粮食物流中心为载体,构造东北与南方粮食物流产业链发展东北地区现代粮食物流业必须按粮食经济规律办事,从粮食产销的全过程出发,构思粮食物流产业链。这就是要把东北地区生产的粮食,除本地区消费后,大量的余粮,运往南方主销区,保障市场供给。同时,东北地区发展粮食物流业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则,依托适应的经济主体进行构建和运营。这个运营的载体最佳的选择是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这个中心是大连市政府和吉林省政府商定,争得辽宁省政府、黑龙江省政府和内蒙自治区政府同意,由吉林粮食集团、大连良运集团发起,铁路、港口和粮食企业参加共同组建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现代粮食物流联合体。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实现粮食信息流、产品流和客户流一体化,构筑东北主产区与南方主销区及国际市场粮食流通高速通道。 其主要特征是: 一是开放性 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以开放型的新思维,通过构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将更多的物流资源,更多的客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益整体,组建一个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粮食物流联合体。在组织体系上,分三个层次:核心层。由东北三省一区粮食、铁路企业共同组建“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粮食物流中心的运营主体,这是一个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紧密层。由环渤海湾的大连港、北良港、营口港、锦州港和秦皇岛港组成,与核心层紧密合作,共同作好粮食流通过程中港口转运工作。松散层。由东北地区120个主产县(市)粮食仓储企业、75家南方沿海主销区较大的用粮企业组成一个利益相关的物流联合体。形成统一的商情信息、物流配送、商贸关系网络,在保持相关企业法律上、生产上和财务上各自独立的前提下,与粮食物流中心签订进场交易、运输配送、代购代销、货物代理、资金结算及信用担保等业务协议,并建立相适应的合法中介组织,搞好协调和监督,加强自律。 二是战略性 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律和粮食流通格局变化趋势,从服务更广阔的区域粮食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粮食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以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和现有粮食流通设施为基础,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平台,以粮食交易和物流配送为重点,联结东南沿海粮食最终用户,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模式,整合各类粮食物流资源,重新构造粮食流通体系,促进粮食产业链的形成,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立足大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粮食物流中心。 三是系统性 按照现代系统论的原理,从解决东北三农问题为基本出发点,采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将粮食收购、交易、仓储、装卸、运输、配送、信息、结算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物流链,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优质、高效、便捷地实现粮食从东北粮库到南方加工厂的全程配送的目标。主要推行粮食“四散”(散储、散装、散运、散卸)式流转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运输损耗,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培育新的利润源泉,最大限度的满足系统内各企业维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是先进性 坚持高新技术领先的原则,依托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建立粮食展示厅、交易厅、商务厅和物流网络平台,采用全球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GIS)技术和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装备电子商务系统、粮油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调度系统,为广大粮食客户提供交易、信息、配送等综合服务。同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物流功能,更新技术装备,使物流中心的发展符合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趋势,促进粮食物流步入发展的快轨道,从而与国际接轨。 五是规范性 为保证粮食物流的资金需求,物流中心争取银行支持,建立粮食信用担保基金,对有信誉的会员单位提供贷款担保。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银行授信,会员内部粮油贸易实行信用证结算制度。管理是物流中心的关键,制度是管理的保障。物流中心要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粮食交易制度、物流运营(包括运输、仓储、中转、装卸等)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粮食物流运作的过程,既是粮食市场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市场信用体系建立的过程。粮食物流协会作为中介组织,其作用是很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其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协会只有真正搞好行业自律,才能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规范粮食市场。 六是差异性 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整合现有粮食流通资源,进行流程再造,功能提升,创新机制,构造新型的第三方现代粮食物流企业。从事粮食物流策划和咨询、粮油商品展示、市场交易、运输配送、代购代销、货运代理以及信息等综合服务,满足粮食生产商、营销商、运输商、加工商对粮食物流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世行项目东北粮食流通走廊的配套措施,为其组织粮食货源,协调铁路、公路和海上运输,联系国内外客户并建立网络,共享各种粮油和物流信息。同时,运用物流中心自身的功能把北良项目和东北腹地项目结合起来,使东北粮食流通走廊成为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 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独有的特征,使其具备作为东北与南方粮食物流产业链载体的功能。以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为载体,构造东北与南方粮食流通高速通道。可以促进粮食产销结合,使粮食生产与流通良性发展,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可以推进粮食“四散”式流转作业,有利于减少粮食损耗,降低流通成本,保证粮食质量,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效拉动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增长;可以有效整合现有粮食流通资源,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建设投资,使存量资源充分发挥集散效应、规模效益和整合效益;还可以优势互补,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营,催生现代化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形成有实力参与国际粮食商战的“航母”,占领国际粮食竞争制高点。 三、国家重点扶持,促进东北粮食物流的快速发展 总体看,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势在必行。但必须看到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也有制约因素,尤其是从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的高标准来要求,更有自身的障碍:粮食物流资源整合后,交易市场技术装备落后,储运设施和设备不配套,如铁路专用散粮车辆严重不足,产区粮库散粮装车、销区港口散粮接卸能力较弱;粮食物流服务的需求不迫切。粮食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机制作用不强,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不明显,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由于工作惯性和利益局限,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体系,有些粮食企业不愿意将粮食物流外包。第三方粮食物流企业进入工商企业有体制和利益上的障碍;行业、部门和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都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对于行业、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如何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运作积极性不高,习惯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既缺少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也缺少实际操作人才。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业,除了物流中心更新观念,搞好协调,强化服务外,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制定适应的配套措施来保障。方能实现经营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使粮食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第一,把大连国际粮食物流中心列入国家物流规划建设体系中,作为国家重点扶持企业。鉴于东北粮食物流体系是国家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协调、管理好大连国际粮食物流中心事关全局,国家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资,予以重点扶持,并享受国家推进物流发展业的相关政策。 第二、国家应扶持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尽快具备必要的经济实力,重点帮助解决改扩建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东北主产区粮库散粮储存和发放能力不足、铁路散粮运力短缺和销区港口接卸设施不配套。特别是海运运力不足,没有专业运粮船队等问题,推动粮食“四散”作业的进程和粮食物流业的发展。 第三、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的启动与运作,对于解决东北粮食主产区粮食外销和粮食主销区原料保证,提高东北粮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物流工作的逐步开展,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十分可观的。但这些效益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经营、运输和加工各个环节,物流公司本身是以统筹、协调、管理、服务为主的企业。因此,在实际运作中,还要国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特别在政策、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
展开全部
收起
肖云霞
一级教师
1个回答
张翔宇
正高级教师
1个回答
赵采萱
三级教师
1个回答
于颜骏
二级教师
1个回答
张欣悦
三级教师
1个回答
赵曼珠
三级教师
1个回答
于虹影
高级教师
1个回答
张俊彦
一级教师
1个回答
李宛秋
正高级教师
1个回答
告茜茜
正高级教师
1个回答
张运发
正高级教师
1个回答
丙凝雨
一级教师
1个回答
王香天
高级教师
1个回答
张哲茂
一级教师
1个回答
仁宛凝
一级教师
1个回答
李安萱 | 二级教师
柴白萱 | 二级教师
赵婉娜 | 正高级教师
赵兴思 | 高级教师
张运发 | 正高级教师
盛念蕾 | 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