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44679次浏览
冯凯凯 二级教师 2021-03-25 16:40
货币的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其中,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这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币量相适应,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造成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 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以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因为在本期内用延期支付方式赊购的商品无须支付货币;前期用延期支付方式赊购而在本期内到期的货款需要支付货币;交易双方互相赊购的商品可以彼此抵消。所以,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展开全部
收起
李诗珊
三级教师
1个回答
孔思真
一级教师
郜阳荣
二级教师
毛夏蓉
赵晴画
正高级教师
苏琼怡
翠语风
冯永昌
张同方
高级教师
王涵阳
王海荣
焦康宁
冯辰阳
柳珠玉
于敏智
张鸿波 | 高级教师
冯琳芳 | 高级教师
郁丽珠 | 三级教师
于芷蓝 | 正高级教师
王翠曼 | 一级教师
于智杰 | 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