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3 15:30作者:王新老师
据张伯苓校长的言论和南开的办学实践,广大校友总结称南开的教育为“公能教育”。80多年前张伯苓先生所确立的教育思想可谓远见卓识,超越时空,其主张与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透过“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意蕴,不难想到它与“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创新探究”、“教育现代化”等要求的内在联系。
“允公允能”这种话语形式,语本《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是文言语首助词。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以“允公允能”作校训,就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从现代汉语角度讲,“允”字有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所谓“公”,是国家、社会、人民大众,“允公”就是要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大公无私、忘我付出。所谓能,是指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才干,包括智能、体能、技能等,“允能”就是要具有社会、国家所需要的各种“能”,实干加苦干,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能校训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与当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迅速。南开校训的“日新月异”,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进取精神。进取说自古就有,《易经》讲“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这就是“日新月异”其意的原始出处。按现代教育理论,“日新月异”强调青年的时代使命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永攀高峰、引领时代,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
自“公能”思想被确立为校训之后,南开各校皆将其作为立校之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以贯之,致力培养“公能”之才。如重庆南开中学,建校80年来先后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祖国各个领域的骨干。他们中有20余位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有33位院士,有将军、教授、艺术家和经济学家等。新时期以来重庆南开中学坚持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方向,使学生既具备世界眼光,又有中国情怀;既全面发展,又学有特长,被誉为“中学里的大学”和“办中学的一面镜子”。
“公能”校训指引下,一批批南开校友奋斗在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