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2 16:18作者:李天扬老师
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
糧食生產穩住了,就能“穩坐釣魚台”
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十一連增”,總產達到12142億斤,比上年增加103.2億斤。為什麼一號文件中仍然把建設現代農業、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放在首位?
對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人口還在增加,消費水平還在提高,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生產已經過關,糧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鬆。一號文件提出要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隻要糧食生產能力穩住了、上去了,我們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始終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夯實糧食生產這一基礎。無論怎樣轉方式、調結構,都絕不能把糧食產能調低了、耕地調少了,這是必須堅守的底線。當前,關鍵是要穩產量、提產能。要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保護調動好農民務農種糧和主產區重農抓糧兩個積極性。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一號文件提出了要強化對糧食主產省和主產縣的政策傾斜,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
耕地是根本。一號文件對耕地保護提出更高要求,提出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統籌實施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等。力保耕地不減少、地力有提高。
糧食生產新潛力怎麼挖?一號文件更加關注農業基礎設施、農田水利“最后一公裡”等問題。要求不斷改善水利條件,做好節水優先大文章。
糧食生產能力提升,最終要靠科技。一號文件提出要健全農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推動農業科技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亮點二: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
念好“山海經”,打好“果蔬牌”,唱好“林草戲”
做強農業,要順勢而為地調整農業結構。隻有更好地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才能更好地適應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使有限的農業資源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如何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一號文件提出了明確要求。
首先要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對重點保什麼、放什麼,保多少、放多少,進行系統謀劃,合理安排農業產業發展優先序。
新形勢下調整農業結構,關鍵是引導農民瞄准市場需求,由單純在耕地上想辦法到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做文章,念好“山海經”,打好“果蔬牌”,唱好“林草戲”。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