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8 11:00作者:三水老师
分类必须定位明确 配套应该要同步
条例从5月中旬出台到7月1日施行,始终未有衔接办法发布,令正式施行徒有虚名。当然,从此前试点历程和一直延续的事业单位改革讨论来看,设计一份令人人满意的方案几乎不可能,那么,一部只有大方向、缺乏操作性的法规能有多大价值?
非驴非马、不清不楚,申曙光直言不看好这种改革的结果。他认为,这部法规跟破局是两回事。
国家层面尚未明确事业单位和企业究竟有什么区别。在新快报接触范围内,申曙光是唯一一位反对条例所述合同制受访者,称改革是必须的,但一刀切的合同制、考核等元素,有把不适合产业化的行业推向市场的隐患。
按广东的分类,事业单位包括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三种,据此采取或撤并整合、或维持不变、或转企改制的不同对策。其中公益类又细分三小类,高校和医院因兼有公益和市场特征被划入公益二类,接受财政差额拨款。
分类首先就有问题,这些单位到底该不该赚钱?政府必须定位明确,否则只是把涉及100个人的问题缩减到80个人,问题依然在。申曙光认为,高校和公立医院就应该强调纯粹的公益性,同时保障岗位和待遇的相对稳定以吸引人才。不需要担心财政养不起,政府完全可以只管少数重要的,其他的放开社会资本准入。
按照这样的设想,事业单位的分类需要更精细,可以市场化的统统交给市场,必须保留的单位员工向公务员看齐,即取消事业单位概念。保留的单位等到机关改革的时候一并解决。
定位明确后,改革也必须保证配套同步。这当中又涉及诸多技术细节,比如中人若涉及养老险补缴,确定什么样的补缴标准才合理?钱谁来出?申曙光的观点是,根据工龄长短划分若干档,给予不同比例的补缴。
此外,在全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表现整体不佳的情况下,贸然让规模庞大的事业单位人员进入社保体系,或许可能摊薄人均待遇,造成新的不公平。不过这不是无解的问题,申曙光认为,关键取决于政府愿意出多少钱。
专家点评
申曙光:改革的决策权在政府,但需要得到公众理解。我担心的是,一旦这种被动式改革陷入仓促、草率的境地,未来恐怕需要花更大代价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