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5 16:31作者:王华老师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具备成为一线城市基础的有天津、杭州、成都和武汉,而有望成为准一线城市的包括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当然参考经济特区的经验,给予相关城市政策支持,未必都能发展为一线城市,但权利的下放至少会为相关城市带来发展新机遇。
打造新一线城市,重塑中国经济新动能
一、打造新一线城市,提高中国城镇化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占比明显偏低。2015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5.2%,而同年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美国人口规模排名前四的城市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分别为51.5%、37.0%、24.9%、22.6%和14.7%。
为提高一线城市人口集聚度,一方面可以扩大现有一线城市的人口规模。2015年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市常住人口2415万人、人口密度3809人/平方公里,人口总规模和人口密度都低于同期的全球第一大城市东京的3700万人和6106人/平方公里,中国城市人口密度仍有提升空间。可采取的措施,一是调整城市规划,增加住宅用地供应,缓解当前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难题。二是增加住宅层数。随着建筑施工、消防等技术水平的提升,超高层建筑可以突破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所规定的100米这一划分标准。三是增加公共交通、能源、自来水、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供给,降低资源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
另一方面,可以打造一批新的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具有资源集聚的优势,第三产业占比较高,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较多,易于吸引人才和资本的进入。对于何为一线城市没有公开的划分标准,经济规模是常见的评价指标之一,深圳也因经济的崛起在上世纪90年代与北上广并列,成为第四个一线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跻身新的一线城市,通过人才、资本等的集聚,为城市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从经济规模看,相关城市也有成为新一线城市的基础,2017年全国共有10个城市GDP规模突破万亿,除北上广深外,还有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和杭州。
打造一批新一线城市,可以提高中国城镇化的上限。1948年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G.K.齐普夫发现,如果一个包含n个词的文章,将这些词按其出现的频次递减地排列,那么某一词的序号和其出现的频次之积近似地为一常数,该定律称为齐普夫定律。国际上有关城市规模的实证研究发现,城市人口规模也符合齐普夫定律,即如果将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城市按照人口规模大小排序,任何一个城市的位序与其人口规模的乘积等于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