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2 05:43作者:王新老师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统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了各级政府地震部门重要职责,明确了执法主体,依法做好地震安全工作是地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防震减灾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诸多部门,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管理,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防震减灾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提高防震减灾实效。
二是综合防御原则。按照“地下清楚,地上结实”的新要求,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提高建(构)筑物质量和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提升综合防御能力。
三是协调发展原则。统筹兼顾,防震减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长期与近期目标相结合,软环境与硬环境建设相配套,重点与一般相兼顾,城镇与乡村、局部与全局利益相统一。立足河北沧州,服务京津及周边,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分级负责,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高全市防震减灾能力,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科技支撑原则。加强和完善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地震科技合作交流,大力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手段,推动地震科技进步。通过创新、发展、开放、合作,重点从地震预警告警、震情动态监测、地震应急响应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成果推广开发应用上求突破。
四、总体规划目标
城乡一体化抗震设防管理整体推进,开发利用防震减灾科普展教精品,提高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社会公众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知识并能有效开展自救互救,城镇新建工程全部实现抗震设防,农村抗震设防能力整体提升,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地震的能力。有效处置地震谣传事件,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发生相当于设防烈度地震时,基本达到社会不乱、应对有力、安置有序,能够有效控制灾害规模和程度,现代化防震减灾治理更加高效。
依托省地震局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辖区发生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后,1小时内提供震灾预评估结果,2小时内提供初步人员伤亡、房屋破坏信息和辅助决策建议,3-5天内完成灾区地震烈度评定,地震烈度速报、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市作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市县(区)两级政府基本建立起以地震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发生特重大地震后,救援队伍24小时内基本覆盖极重灾区,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和救治,地震应急救援体系队伍建设进一步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