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02 21:49作者:李天扬老师
四、追溯因果,善于挖掘审题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审题时,考生可以从材料的结果找出原因,最终得出材料的中心。对于存在因果关联的材料,考生宜从原因进行分析。如2015年重庆卷高考作文题: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世界上的事情有果必有因,考生审读本则材料就可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材料中,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让司机等他妈妈呢?因为母亲腿有残疾,行走不方便。抓住了这个点,考生对该则材料的审读角度就明晰了。从孩子的请求等待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母子情,体现了孩子对长辈的呵护和关心,这与我们提出的“尊老爱幼”价值观是切合的。另外,司机和乘客从开始的抱怨到最后的沉默,这里蕴含了众人思想情感的变化,蕴含了众人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与包容,也蕴含了普通人的温暖情怀。
五、多向思维,发散展开审题
同一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的感悟,这就叫作“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则材料中可能有多个人物,那么我们从这些人物的角度出发,是寻找审题立论角度的主要方法之一。如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能会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来审题。比如从父亲的角度,考生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考生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父亲学习等。这则材料作文可写的立意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
2017年高考作文,材料的开放性给了考生充分发挥的写作空间,于是考卷出现了很多构思新奇、角度新鲜、立意新颖的“另类”文章,但考生作文得满分或高分的比例并不高。得分不高的主要问题是,尽管考生注意了思维的创新和形式的个性化,但仍然无法做到“准确立意”“切中要旨”。所以,作文备考训练时,考生必须重视审题思维和方法。值得说明的是,高考作文的构思过程,其实也是考生对自己心灵拷问的过程。这需要考生在应考时放松自己的身心,在应考过程中审视自己对人生与社会的认识,总结自己的生活体验,升华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