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5 11:03作者:李一老师
1、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内外矛盾交错,党员成分复杂,中共处境十分困难,加强党员思想建设迫在眉睫。
1935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到达陕北延安杨家岭安营扎寨,建立了中国革命指挥所。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7月8日,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利益为重,适时通电全国并号召各民族各阶层全面抗战。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逐步转入极其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为了集团利益,实施“攘外必先安内”的狭隘政策,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对中国共产党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要完成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就不得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其一,如何确立中共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其二,如何在根据地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其三,如何在思想上、行动上统一奋斗目标,担当起力挽狂澜的历史使命。
2、刘少奇旗帜鲜明地抓着手党的思想建设,主要是帮助党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以纯洁党的队伍。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共党的基层组织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为适应形势变化和抗日战争需要壮大党的队伍,在陕甘宁边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展了大批青年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很快增添了新鲜血液,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内鱼龙混杂。刘少及时指出:“加入我们党的人,不只是来自社会上的各阶层,而且是带着各种各色不同的目的与动机而来的……”。如果党员“没有清楚而确定的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也就难以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
3、刘少奇先后出任中共北方局和中原局书记,一直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修养摆在突出位置,开拓了党的思想建设新领域。
1936年至1938年,刘少奇在领导中共北方局工作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非常重视共产党员的修养和党性锻炼。他多次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长张闻天写信,谈自己的看法:对于大批从全国大城市涌入延安和根据地的新党员,表示极大的高兴,因为这是革命蓬勃发展的一个表现,是进一步扩展革命所十分必需的力量。对于这批新党员,必须要加强党性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非常必要。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告诫全党: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并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这引起了刘少奇的强烈共鸣,促使他开始思考共产党员怎样才能加强自身修养,克服各种错误思想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策问题。六届六中全会另一重要内容,就是通过了“关于中央工作规划与纪律的决定”等九个党规党法文件,这些文件都是由刘少奇主持起草并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使他更加产生了写作“论共产党员修养”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