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23 11:05作者:李一老师
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让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充分涌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资本、技术、人才等都具有趋利性,但由于准入门槛限制,不少生产要素的种子缺乏发芽生长的机会。2012年12月,东莞在全国率先铺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把大部分审批从前置改为后置,大幅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激发了民间创业热情,短短一年半时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7万户,总数接近59万户,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接下来,我市还将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
三是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为防止市场失灵和“缺位”,政府运用适当的行政审批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是必要的。但不少地方行政审批手续繁琐、效率低下,反倒成为影响资源配置的障碍。近年来东莞先后进行了多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共砍掉了七成多的审批事项。目前还在大力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探索推进重大项目的“直接落地”机制,最大限度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路、省时间、不求人”,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
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在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提高统筹引导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具体到地方政府来讲,就是要更多地通过产业规划、财政扶持、搭建平台等间接工具,实现对经济发展的统筹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东莞对此有不少探索和实践:
一是因势利导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我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眼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有前瞻性、有针对性地加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对于传统优势产业,依托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实施“一镇一品”策略,积极打造虎门服装、厚街家具等专业强镇,共同支撑起东莞制造品牌,并鼓励企业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我市大朗镇鼓励企业引进电脑织机4万多台,推动80%以上的规模以上毛织企业使用电脑织机生产,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电脑织机产业,现已成为全国电脑织机研发生产销售中心。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尽量避免与其他城市同质化竞争。比如我市智能手机产业有良好基础,全世界每5部手机中就有1部产自东莞,三星、诺基亚、酷派等都在东莞设厂。因此我们对其进行重点扶持,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了一批知名手机研发企业。目前全市已形成智能手机、薄膜太阳能光伏、物联网、云计算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