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2 17:24作者:三水老师
从“创新的魔咒”或“创新力迷局”的视角出发,需要回答中国为何创新力不足等类似问题,可基于投入产出比的经济计算来考量。有关中国创新投入的效率问题,经合组织(OECD)的看法是,虽然中国在创新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大部分都浪费了;官方选择的扶持对象和市场脱节,很多成果没有价值,仅仅依靠拨款存在;官僚作风脱离实际指导创新的方向,并带来大量的资助,注定结果不会好到哪去。其结论是,应该放宽对企业的管制。换言之,来自结构性、体制性的因素制约着社会创造力积累和发挥,阻碍着经济社会质的进步。要想避免创新流于口号,不能寄望于加大经费投入,而应找到推动创新的动力源。从这个认知逻辑出发,创新驱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其应有之义,正是体制、机制、法治等制度层面的有序创新,主要是落实执行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顶层设计部署的改革战略。
现在看来,十八届五中全会较好地展现了高层对创新逻辑的进一步清晰,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可以预见其将贯穿“十三五”规划之中。公报提出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创新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时间已不短,但本届政府从微观经济学着眼,不遗余力地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对于有创新、创业想法的人来说,这种持续不断对创新的推崇和支持即便有口惠而实难至之忧,也不可忽视,其所做的营造有利市场氛围和创新环境的努力。身边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勇于创业,应该祝福。前段时间很多中国创业者走进以色列,去学习他们先进的思想和创业经验,以回国创造。随着在国家战略推动下形成的热潮,当相应的思潮、教育成形之后,相信会结出许多真正的创新果实。
其他亮点及点评
〔1〕这次“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尊重经济规律,也就是更珍视市场的无形之手对提升发展质量的作用,更重视GDP增长背后对于就业、民生的促进作用,而不仅仅是对经济规模和增速的重视。目前中国经济体量已经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只有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均衡,以及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关键性作用,才可能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2〕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也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当中,将会加快中国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合理现状。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对于人力资源流动的限制,以及对于农民工落户形成的实质性困难,很大程度降低了中国劳动要素的分配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此次明确提出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快提高城镇化率,相信会在很大程度是缓解户籍制度带来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