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01 09:32作者:李一老师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与科学无神论教育,正确认识宗教存在的客观性和长期性,始终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不动摇。坚持教师和学生不得信仰宗教,坚持禁止宗教信仰、宗教言论、宗教活动、宗教思想、宗教服饰进校园。
其次要积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要通过政治、历史、哲学、道德、法律等系统人文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知识得到扩展,想象力得到开发;学会自我反思,能够追求智慧,不断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生相互尊重、互相欣赏、和睦相处。
第三要经常性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宣讲,深度解读国家、自治区在经济、社会、民族、宗教各方面的政策,深入分析区内外的形势变化,深刻揭露宗教极端势力的谎言谬论,从深层次解决学生的思想疑惑和模糊认识,降低宗教极端势力对学生的危害。
第四要正本清源,批驳宗教极端思想的谎言谬论,把伊斯兰教主张的爱国、和平、团结、中道、宽容、善行等内容讲明白,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基本知识,把被宗教极端势力颠倒了的事实匡正过来,把被宗教极端思想绑架了的习俗解放出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的本质,破除对宗教的神秘感,增强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免疫力和能力。
建立高校去宗教极端化预防机制,强化对青年脆弱群体的关切和监督
首先,要加强治理“三非”力度,铲除宗教极端思想滋生、蔓延的土壤。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网络传教为宗教极端思想的滋生、传播提供了渠道,为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土壤和温床。近年来,新疆破获的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团伙绝大多数都有参加“三非”活动的背景。宗教极端势力派教职人员在学校周边或混入校园向学生散发宗教极端主义书刊、音像制品,利用互联网、手机、存储介质等向大学生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少数学生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信念不坚定、政治立场动摇,个别学生甚至参与宗教极端活动,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必须加强“三非”活动的治理,切断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渠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为高校去宗教极端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创新校园文化,压缩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空间。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都希望本民族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知识层次的提高,其对民族文化的敏感和热爱更愿意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去宗教极端化为目标,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传统,将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根据时代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活动主题,构建校园科技文体活动、校园学科文化活动、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具有多层次性、多民族性、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还可借鉴内地成功的一些流行文化的类型,如“快乐女声”“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我是歌手”等引入校园,提高各族大学生的文化参与性,拓展各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各民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在多元文化社会里的生存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