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3 23:08作者:王华老师
【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心得体会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以下本人的一点看法。
这次会议有什么具体的新亮点呢?
城市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
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本身就是最大的亮点。这个时候召开城市工作会议,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视,更说明了对于经济发展规律的尊重。实际上,城市是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大战略的核心载体,中国经济在进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城市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城市做不好,创新就很难有适合的土壤和广阔的市场,创新也就没希望。创新没希望,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就没了希望。
当前,新的发展动力要靠创新,而城市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创新必须靠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才能产生思想激荡,才能迸发创新的火花,也能提供广阔的市场。所以,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创新创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时刻,重申城市建设的关键作用,指明城市建设的战略性方向,就是为了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深层次的动力。
从速度向质量转变,要找到合理的“度”
提出从速度型城市建设转变成质量型城市建设,是这次会议的亮点之一。城市建设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也是发展理念的重大改变。中国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靠创新,而创新中必须靠城市更好地聚集人才。所以城市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创新水平,中国创新的水平决定了中国未来的水平。
客观地说,过去的很多城市没有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反而让生活越来越糟糕,城市病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内地大城市的城市病已经非常严重了。比如北京地区的雾霾、内涝等问题非常严重;上海开发程度达到48%,城市湿地面积太少......这些都是经过长期积累的问题,而又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因此,城市要“留白留绿”,不要全部填满、“摊大饼”,否则,城市品质会进一步下降。
在全国范围内,城市要合理布局,不能将所有的资源全部集中在几个城市,但是全部放在小城市也不太现实。要以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合理布局,打造十几个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分担更多的压力。要有合理的度,人太多造成城市病;人太少,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城市作为城镇化的一个主体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驱动力。提高城市品质迫在眉睫,这凸显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现实针对性。当前,城市发展面临从速度转向质量的一个拐点,其核心应是提高城市质量,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加强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共治共享,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把城市从速度型变成质量型,农民工市民化、生态环境、合理布局等一系列举措,都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注重质量,而不是速度。“螺蛳壳里做道场”,更多体现专业和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