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3 04:34作者:才子老师
目前,我国除了IT产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的在职培训状况发展十分迟缓,致使现有技术工人的平均素质较低,并且技术工人短缺严重,制约着现代化的建设,其后果可从以下事例中窥见一斑:①从中国质检部门公布的资料来看,我国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很低,如1997年第三季度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6.2%,虽然比1996年第一季度65.9%的水平略有提高,但总体依然较低,这与技术工人素质低下有直接关系;另外,由于工人素质低,还引发了生产事故多、损失大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②高水平技术人员的短缺,也导致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近年来我国80%以上的科研成果不能变成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问题就是技术不过关。其实这是经济增长的极大损失,因为技术工人数量的短缺和素质的低下成为阻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大障碍,使科技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能够得到充分或应有的正常发挥,实际上,这便是对经济增长的一种巨大的反作用力,尤其在未来知识经济条件下,这种状况必然会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严重障碍,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加以扭转。而最好或最明显的扭转之计就是重视企业在职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使之真正发挥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性桥梁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企业在职培训投资的两难困境与制度激励
我国企业在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微弱,其原因又何在呢?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企业,无论其性质如何、规模大小,几乎都希望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生产能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个人来讲,如果培训结果能够与工资待遇等挂钩,则个人也有一定的培训需求,尤其在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个人的发展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这种需求;而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由于一般培训的非排他性特征和人力资本价格的低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财力的限制等诸多原因,使得企业在进行在职培训投资时所冒的风险增大,企业顾虑重重,不十分愿意进行这项投资,从而使由企业承担培训成本的在职培训供给十分有限;而如果培训成本由个人负担或暂时负担,个人则或者无力承担,或者由于培训与未来报酬的松散关系使其不愿意提供培训费用。也就是说,职工接受在职培训并不给予相关的学历证明,因此也较难与工资待遇挂钩,在收益不能得到较好保障甚至有时还要减少收入、花费精力等代价的情况下,职工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