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24 06:20作者:李一老师
改革对外援助和合作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援外工作重点是帮助受援国发展当地有需要又有资源的中小型项目,并与发展多双边互利合作的经贸关系相结合,促进受援国和我国经济共同发展。1995年开始对援外工作进行全面改革。一方面推行优惠贷款,由我国政府向受援国提供具有援助性质的贷款,国家用援外经费贴息,以扩大对外援助的规模,提高援外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双方企业的投资合作。另一方面推动援外项目合资合作,以利于政府援外资金与企业资金相结合,扩大资金来源和项目规模,巩固项目成果,提高援助效益。
2002-20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全面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为中国经济更加有效地参与全球竞争合作打开了新的空间,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全面与国际规则接轨,重点是外经贸制度的全面调整和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核心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打好基础。其间,我国成功应对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复苏作出了贡献。这些,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贸易投资金融货币体系进行了全面调整。按照入世议定书承诺,我国修改完善了对外贸易法规体系,政府不再干预进出口贸易,大幅度调低进口关税。对外资全面实行国民待遇,扩大了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利用外资规模上升到全球第二位。加大了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资本账户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币汇率基本实现了自由浮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提速。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走出去”投资生产经营,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为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主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进口,努力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国际收支顺差占GDP比重明显下降。
新时期对外开放需要“一带一路”引领
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加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入世后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我国开始与部分经济体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对外开放水平开始超越WTO要求。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使东盟成为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自贸协议谈判。2004年中国东盟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2005年7月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2009年8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