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7 23:38作者:李一老师
【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肃贪反腐,严厉从严治党,力除陈垢顽疾,为党带来清新之风,“新常态”成为时下热词,群众拍手称快,聚党心赢民心。“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适应新常态,就要顺势而为、主动转变,让新思维、新行为成为新习惯。
适应发展“新常态”,习惯于“调结构、降速度、提质量”发展新模式。认识不到发展“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就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当前,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危害健康的食品、水源污染、空气雾霾……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质疑。速度慢一点、质量好一点、成果分享更多一点,成为大家共同期盼。“让群众享受到美好生活”,成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判断。所以说,当前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将于每年财政收入20%左右的增长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适当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抓发展的主旋律。
适应勤政“新常态”,习惯于“尽职责、讲操守、律言行”从政新规矩。中央密集出台的作风建设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在其位、谋共事、尽其责。纪检监察、媒体、网络、社会构建了高密度的监督体系,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履职尽责。当前,党员干部要把做官的意识淡下来,把公仆情怀浓起来,时刻摆正‘主’、‘仆’位置,从思想和行动上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回归,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为服务群众,“少干事、不出事”,推崇“冷”执行,甚至“为官不为”将被问责、追责,“为官不易”成为常态。同时,也要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坚信各级加强作风建设的信心,克服“且行且观望”的心态,时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适应廉政“新常态”,习惯于“阳光行权、阳光福利、阳光从政”官场新文化。以往每逢春节、中秋、国庆等佳节,请客送礼、大肆吃喝,司空见惯;而今在节假日甚至在平时,不收一袋月饼,婉拒一次宴请,将成常态。以往花钱办事、遇难送礼、节庆“敬神”,搞权力寻租、以权谋利、钻政策漏洞、打擦边球,见怪不怪;而今阳光收入、正常福利、公平公正,将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所以,党员干部要克服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安定和行为的检点,真正视党纪国法为“红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礼小而收之,既内练价值观,又内修理想信念,自觉做到“不拘常例、不违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