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赤壁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1.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诗。(1分)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的第一句说一阵东风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B.第二句是说赤壁一战,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C.颈联写秋日高照,渔民在江上捕鱼的欢快场面。D.这首诗歌让
2018-11-28 02:06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客中王灿冷雨成阴已夕阳,水边楼阁亦寒塘。菊花当笑异乡客,每每登高在他乡。1.诗中谈及什么传统节日,说说理由。2.后二句哪个词最传神,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节日为重阳。(1分)由登高之俗与菊花可见。(2分)2.“笑”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赋予菊花以人的情感(1分)。菊花笑关山客在家人团聚齐登高的重阳日却独自在异乡登高(1分),此句从黄花的视角看关山客,以“轻松”笔调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孤雁高启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不共凫鹥宿,蒹葭夜夜寒。【注】鹥(yī),水鸥。1.请结合首联具体分析其是如何扣题的。(4分)2.请结合尾联,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怀?(5分)参考答案阅读题1.这只大雁刚刚飞出衡阳就与雁群失散了,不得不独自飞翔,漫漫的万里归路上,是何等的孤独凄凉。作者用“失伴”与“单
2018-11-28 02:0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早有器识。为诸生,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与王府有连,出为广穗知州。嘉靖初,祖忧去。补滁州。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出为陕西提学佥事。坐岁贡不中式五名以上,贬滨州知州。再迁固原兵备副使。泾、邻巨盗李孟春,流劫河东、西,剿平之。以祖母忧去。服除,复提学陕西,转参政。母忧解职。起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寇乘冰入犯,设f
2018-11-26 21:30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素心兰何绍基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香愈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注】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寄家人沈绍姬①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别久乍疑前劫事②,路歧才得去年书。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注】①沈绍姬: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长年客游淮左(今江苏扬州一带),垂老未归。此诗作于其客游淮左之时。②前劫事:前世事。1.颈联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柳絮和芭蕉二物?(3分)2.在这首诗的尾联,作者不问别的,只问他亲手种
2018-11-26 21:29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人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北固山①看大江孔尚任孤城铁瓮②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注】①北固山:山名,在今江苏镇江东北长江畔。②铁瓮:铁瓮城,镇江城别名,言其坚固如金城,故名。1.试分析第二句中的“坐”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2分)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6分)参考答案1.清秋季节,落晖之下,诗人坐在北固山的绝顶,眺望形似铁瓮的镇江城和奔流的长江。一个“坐
梅村吴伟业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闲窗听雨摊书卷,独树看云上啸台。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注】①梅村:诗人别墅名字。②诣:拜访。1.第二联写景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2分)到了山顶,还有太湖的水汽,极言太湖之广。(1分)到了山半腰就没有了鸟雀之声,极言缥缈峰之高。(1分)2.这首诗的尾联表面是慨叹吴王夫差的霸阅读题业消沉完了,只剩下枫叶获花和钓船了,
2018-11-26 21:28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屡出张謇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潮。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注】张謇(jiǎn),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为“谋振兴实业以救孱国”,四处奔走,备尝艰辛,这首诗就是“自道其艰苦与怀抱”之作。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中的“犹”“已”两字有何作用?(4分)2.分析颈联“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潮”的意境。(3分)参考答案1.“
度大庾岭①朱彝尊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②。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注】①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②徂:消逝。1.写出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2分)(1)鸿雁:(2)鹧鸪:阅读题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1.(1)(1分)书信,比喻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萤火赵执信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虽缘草成质①,不借月为光。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②。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注】赵执信,清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其妻舅王士禛,时名满天下。①崔豹《古今注·鱼虫》:“萤火,……腐草为之,食蚊蚋。”②处囊:《晋书·车胤传》:(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心照书,以夜继日焉。”1.这首咏物诗是怎样描写萤火虫活动的
2018-11-26 21:27
送友人出塞吴伟业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长虹亭外草连天”一句蕴含怎样的“情语”。(3分)2.试对诗歌最后两句做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在黯然神伤的诗人眼前,猛然展出长虹古亭的外面荒草连接远处的天际的景象,以送别之地的满目荒草寄寓友人流放之地的遥远和荒凉。这无涯的荒草在萧瑟的秋风中伤心失色,凄凄含凄,也正如诗人一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广陵吊史阁部①黄燮清沿江烽火怒涛惊,半壁青天一柱撑。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来兵。宫中玉树征歌舞,阵上靴刀②决死生。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③。【注】①广陵:扬州。史阁部:指史可法。明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南明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学士,受命替师扬州,抵抗清兵。孤军抗战至英勇就义。史可法死后,扬州人民将他的衣冠葬在城外的雪岭,种了万株梅树来纪念他。明制,大学士入阁办
2018-11-26 21:26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邯郸道上宋荦(luò)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2.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1.通过秋风、古木、荒祠、雨水等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1.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赋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这首诗“借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作者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
2018-11-26 21:25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夜舟泊吴城陈三立夜气冥冥白,柳丝窈窈青。孤篷寒上月,微浪隐移星。灯火喧渔港,沧桑换独腥。犹怀中兴略,听角望湖亭。【注】陈三立: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陈宝箴之子。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诗人回南昌西山祭扫父墓,舟行夜泊于鄱阳湖畔的吴城。1.试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全诗。(4分)2.“孤篷寒上月”一句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旬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1.全篇写湖
2018-11-26 21:24
题王石谷画册玉簪①蒋士铨低丛大叶翠离离,白玉骚头放几枝。吩咐凉风勤约束,不宜开到十分时。【注】①即玉簪花,夏秋季开花,色洁白如玉,有清香。花蕊如簪头,故名。1.作者怎样描绘王石谷所画的“玉簪花”的?(4分)阅读题2.作者看到王石谷所画的玉簪花后产生了怎样的心理?从中透漏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第一句写玉簪花的叶子,叶大而繁茂;第二句写玉簪花的花蕊,有含苞待放的(白玉搔头),也有已经开放的(放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孽(niè)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阅读题1.诗中是怎样写梅的?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分)
2018-11-26 21:21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真州绝句王士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直。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须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1.(2分)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__________的景象。2.(3分)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
2018-11-22 15:03
青春期的孩子为何“烦”字当头?
如何在另类面试问题中胜出
2019-06-08
2019福建公务员考试报名缴费注意事项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书法纳入中小学考试
2019-06-07
2019各省高考体检时间及注意事项
天津2019年春季高考艺术美术类联考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