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6 16:02作者:王华老师
正月初二、正月初三和正月初四这种拜年活动还在继续,多是外甥到姥姥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女婿参拜老丈人、老丈母娘或者走亲戚拜年的时间。
是时,全家老少一起出动,携带礼品,欢欢喜喜地到老丈人或其他亲威的家里拜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时候的老丈人自然是欣喜无限,好酒好菜招待一番,别有一番情趣在里边。走亲戚拜年也同样,大家笑脸相迎,举杯换盏,直到酒足饭饱之后,方才作罢。
不同的是,一些县域在大年二十九或三十上坟,祭奠祖先;有的是正月初一凌晨上坟,祭奠祖先;有的则是正月初三上坟,祭奠祖先。有的是初二看老丈人和走亲戚,有的是初四看老丈人和走亲戚。不管哪一天吧,表现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两不相忘,长相思念。
正月初五,邯郸人一般称为“破五”,是时,人们开始把家庭里过春节遗留下来的一些垃圾清理出来,扔进垃圾箱。之所以在这时候清理垃圾,是因为在邯郸人的一些习俗里,只有这时候清理才最吉祥,否则会破财。由于大家还都认为初五是各路财神的生日,所以大家都在这一天开始工作。尤其是商家,往往在这一天祭祀利市仙官,在商幌上挂满红布,以求开市大吉。
所以说从初五开始,在邯郸基本上是该做工的做工,该务农的务农,该经商的经商,大家各司其职,开始又一年的新生活。如是循环往复,过了一年又一年,过了一代又一代,直到今天。到这时候,拜年活动基本上也就算结束了。
邯郸地处黄河以北,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特别是在春节时期,各种农活已经了结,粮食已经堆满粮仓,人们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所以,能够静下心来过一个欢乐的新年。于是,就产生了邯郸的一些饮食风俗习惯。
在邯郸古代农业社会里,大约从腊月初八以后,一些主妇们就已经开始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尤其是一些腌制品,必须提前准备,过年时会用。
例如一些肉类、腊八蒜等。进入腊月二十三以后,人们基本上也就算开始过年了。这时,大量的美味开始摆上餐桌。在这些美味食品中,像我国的其他区域一样,邯郸有蒸年糕的习俗。
年糕,也意味着“年高”,在邯郸是一道美味的佳肴。由于所处县域不同,制作年糕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形状、大小、色泽、原料也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种变幻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户户过年的必备品。其中的一些方块形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有着来年发财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