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18 20:02作者:李天扬老师
初五子时,商家堂上正中挂起赵公元帅的新像,燃起香烛,供奉三牲,其余供品极为丰盛。求财心切的人们在屋外大放炮仗,此起彼伏,阖城轰响,声震百里。且连续不断,其声势之烈,竟大大超过于初一正日的天明之时,全然一番“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之景之情。
另外,年初三和年初五早晨家家都要烧早饭,饭前要点燃香烛,企求全家兴旺平安.
初七,是人日,如果这天是好天气,那么老老少少都很开心,因为大家一年里身体会很健康的。假如是上午好,那就意味这一年中少儿全无夭折迹象;假如是中午好,那么对中年人有益,而下午的天气好坏,则是老人们最关心的。
初八,人们则关注这夜的星星。打这天的黄昏后,人们就引长脖子,仰望着天空望天看星,如果这天看不见星星,那么正月十五的天气就不会好,元宵看灯就会泡汤。
初九,为玉皇的诞辰,善男信女必须要到庙内烧香。
初十,为米的生日。这天天气晴好,那么一年里稻熟米香谷仓满。没有人不祈求这天是阳光普照的。
正月十三,在浦西南地区,是人们卜流花的日子。大家喜欢围坐在火塘或火炉边上,将玉米粒投到火中爆烤,假如玉米粒爆开而且样子好看的,则新年大吉。
正月十四,每家各户便开始挂起了灯笼,这灯笼要在十四、十五、十六及二十日四天里过,称为照田灯,又叫田财灯,同时要将捧香插在门槛、门前及田角边上,预示香旺旺一年。
正月十五,正好月满,正好合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此日,家家晚饭的主食是以各种食物混合在一起烧成的厚粥,俗称和腻羹,又称贺年羹。
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是日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庙宇前面则要树灯塔,灯塔要按七、九、十一等奇数层搭建,每层要挂六个红灯,大概取六六大顺之意。。
日落后万灯齐放,连片连城,红光耀天。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上海地区最常见的有兔子灯、元宝灯、走马灯。
在上海老城厢地区,城隍庙及豫园是观灯活动的中心点(这习俗在1976年恢复后至今,倒是经久不衰)。在这里、湖心庭、九曲桥等处亭台楼阁遍饰灯彩,内外通明。豫园中大假山高岩处,还燃放花筒烟火,极具人气。来此的观众摩肩接踵,个个笑逐颜开。灯节除看灯外,领略的还是一种特别的“人气”,所谓“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便是那种独特的意境。元宵夜之闹猛一直要延至夜深,待灯阑兴尽,众人始慢慢步回家。据说,这天正好还是灶神归来之日,那么回家正好将这位灶老爷接住。此时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