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26 09:41作者:三水老师
改革开放40年的教育发展历程表明,教育制度的变迁紧紧围绕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作出适时的调整与创新,维护制度化、实体化学校教育秩序的同时激发其内在活力,以保障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国家职能的加强,教育早已超越家庭事务的范畴,越来越具有社会公共事务的性质,国家具有办教育、管理教育的权力和责任,因而“教育政策”成为国家管理与发展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教育政策秉持公益性的价值取向和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与政治团体的教育目的,以公权力为依托,以各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为工具,规范和管理教育实践活动,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分配和调整不同社会群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利益关系,针对不同时期的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历经40年的发展,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高校年毕业生人数从16.5万增长到820万,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9900万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了2亿多技术技能人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5%,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
回顾教育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历经短暂的恢复和重建教育秩序之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启动了以简政放权、调动各级政府、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探索基于市场机制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公办学校转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公平成为公众关注的教育改革热点与难点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得以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促进公平的新时期,破解人民群众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