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5 15:00作者:王新老师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课后托管。“三点半”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宁波市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四点钟学校”,依托少年宫和网络空间进行积极探索。
厦门自2008年就开始探索“四点学校”。此后,成都社区教育学院也与社区合作合办公益性托管班。这种模式是由社区出场地、筹集资源,接纳辖区学生,开展的管理服务和兴趣辅导,对辖区青少年免费开放。
此外,地方还可以利用图书馆、文化馆等资源。日本中小学生自己上下学非常方便,学生3点放学后,可以去免费的“儿童馆”、厚生文化会馆、地区图书馆等。这些机构离家较近,且覆盖率高,一般营业至晚上6点左右。
制度待健全为学校免除后顾之忧
调研中,局长们普遍担心的,就是因为课后托管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安全问题、家校纠纷等,都害怕“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对此,从教育内部来讲,应做好安全管理、绩效分配与督导工作。而从外部来说,公安、民政、社区等相关部门都应给予更多支持,这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最重要的是,家长也要对学校多加理解。
安全管理是做好课后服务的前提。在学校层面,学校不但要规范课后托管的登记、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还要制定应急预案措施,保障托管学生安全。在区域层面,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指导和检查;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比如,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消防、食药监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
北京大兴区课后延时服务采取教师签字交接、家长签字领学生的制度。南京采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用二维码签到,家长通过手机APP了解学生签到情况并确认接孩子回家。
绩效分配是鼓励教师参与课后托管的动力机制。在补贴发放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发挥统筹功能,避免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应科学核算课后服务工作量和人数,在保证相对均衡与有效激励的情况下,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进行补贴;行政部门也可以给学校更多政策执行空间,由学校自主决定教师的绩效分配。
教育督导要跟上。教育部一再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精心谋划、科学合理配置内容,而不是“补课”。督导部门应将课后托管作为责任区督学常规督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可以对此进行专项督导,将这项指标纳入中小学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