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3 09:08作者:王华老师
教室和教室之间的墙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灵活组合的活动隔断,教师们根据教与学的需求“变形”。班组群,就是将过去以一个个班级为单位的管理空间,延展为3个教室组合在一起的群组空间,每个房间有一堵墙是可以打开的,同时设有公共空间,为孩子们提供在一起交流和活动的场所。将3个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一个班组群中生活、学习,是一个家庭式的学习基地,教师们戏称“我们家的三室一厅”。4个班组群组成了一所“校中校”,实行人财物、责权利的统一和自治,也实现了小学校般的便捷和温馨。
处处是教室、图书馆、博物馆、舞台,这是三小对“学校3.0”空间的具体描述。走进三小,各个空间都有孩子们开展学习、研究、交往的影子,空间和人自然交融。
在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打破了原来的空间思维定式,开始有了想象和突破。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去做,原来学校的空间还可以这样去实行,原来物理意义上的一道道教室墙,阻隔了教育的想象。当跨越了这些阻隔时,教师们发现,学校教育还有许许多多新的未知领域等待探索。
真实可感的“化学变化”——教育的发生可以有更多可能
班组群的建筑空间在给教育带来更多精彩和可能的同时,对已经习惯了原有班级管理、习惯了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师们来说,更多的是挑战。
物理的墙推倒容易,横在教师们心中的那堵“墙”推倒不易。教师们本能地守护着原来班级的一亩三分地:“这能行吗?”“学生的好与坏今后算谁的?”“同时教不同的年级,怎么备课?”面对诸多困惑与不解,改革步伐没有退缩,也没有激进,而是组建了班组群研究突击队,不同部门的成员跳出学科,从培养完整人的角度重新设计工作方式,协商班组群的课程与教育模式。引领教师开始新的思考:这样的学校空间里,教育怎么发生?师生如何生活?站在现在,面向未来,应该怎样做教育?
多样的物理空间和学习内容促发了教师团队的多样组合。“班主任+导师”的工作方式使更多教师很自然地走向协同育人、整体育人,破解了过去一个班主任单兵作战的诸多弊端。
学生小方常常是一言不合轻者发怒,重者出手,同学关系紧张,班主任想了很多办法,也不见效。升入四年级,来到班组群空间后,小方感到似乎一下子“管”他的教师多了,不论何时,班组群里的每一名教师都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体育教师刘昕成了他的“保护神”,面对快两米高的刘昕,小方多了一份敬畏。面对需要更多的关怀与帮助时,班组群中7名不同学科教师协作行动,实现了对小方全程、全方位的关注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