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7 20:43作者:李天扬老师
配合职级制改革,高密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发放校长职级工资,职级越高,聘任条件越严格,待遇也就越高。
“这一改革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校长要转向专业化发展,不干事光想当官的校长混不下去了。”高密一中校长韩金洲说。
韩金洲原来担任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取得校长资格后,毅然辞去副书记,通过竞选当了校长。在他看来,当校长更能实现自己干教育的理想和价值。
教师、校长工作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教育综合改革顺势推进,高密在多个领域站到了教育改革的前沿。
2004年,高密市继续推进改革,迈出了学校去行政化的关键一步: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全市36名副处级、科级校长摘掉“官帽”,人事关系从相关部门转到了教育局,全体校长从行政管理转轨到职级管理。
“这一改革真正减少了各种会议、应酬等行政干预和上头的‘婆婆’,引导校长把精力转到办学上来。”姚灵光说。
告别“官场”回归学校,中小学校长呈现出新状态:参加听课教研的多了,走近师生的多了,坐下来研究事的多了。据统计,高密校长坚持上课的达到80%以上。
校长带领教师专心办学,涌现出一个区域名师名校长群体,也创办出了恒涛双语实验学校、高密四中等一批新的优质学校。
超越彷徨——
竞争创优,分类考量评聘职级
在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校长职级制改革难免遇到一个又一个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时间一长,有些人也会产生彷徨情绪。比如,有的人就提出疑问:这么多校长,凭什么有的人高至“特级”,而有的人只是个“初级”?
去年,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张新华就被评为特级校长,登上了校长职级的“塔尖”。全市特级校长仅有2名,他又靠什么“上位”?
“以前,校长的行政级别是上级组织任命下来的;现在,校长的职级是靠自己干出来的。”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烈勇说,“有业绩就有地位。”
高密市规定,校长职级一年一评,突出业绩、实践和能力导向。考核结果与评聘职级正相关,谁得分高,谁就享受高职级。这样一来,校长就有了“品牌价值榜”,高下一目了然。
张新华先后在三所学校担任校长,在哪里干,哪里就出彩,三个学校都成了特色名校,办学水平有目共睹,所以职级高居榜首。
“为了确保公平,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学段、不同性质的学校,我们创建了校长分类考核、分类评聘的机制。”杜启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