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4 09:21作者:李一老师
施杰:关键还是在政府。政府不应再设立有偿服务,应降低税费、免收经营费。出租车经营权应从有偿使用变为无偿使用,这样市场就能激活了。
新京报:过去一年,在推进变革中你都做了哪些工作?
施杰:去年一年,我一直在呼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授权。也去出租汽车公司和网络约车企业做了很多调研,前后有十几次。
我自己也体验不同的“打车”方式。滴滴、优步、招手打车。两三年前,有一次我从铁道大厦打车,结果在寒风中站了1小时才打到车,而现在用叫车软件,三五分钟就能打到车。
分析
如何让出租车和“专车”公平分蛋糕
新京报:你的调研中,的哥和出租车公司怎样看待“专车”这样的新生代?
施杰:此前有的哥抗议“专车”,认为自己的“蛋糕”被侵占了。通过调研,我觉得目前并没有这么大的冲突。现在很多出租车公司经营者,已经意识到网络约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多的哥都成了“滴滴”的用户,可以少跑路、多挣钱。
目前,出租车公司也在整体加入网络约车的大平台中,配上现代化的“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优质资源的整合,把原有的出租车融合进入新兴业态,从而盘活市场。
新京报:如何看待目前“专车”和出租车行业的竞争?
施杰: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报告显示,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达到4250亿元,可能颠覆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如今,出租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被滴滴、优步等分配,事实上这种排他性已经被突破了。
最近几天,我跟几家出租车公司的负责人交流。七八家公司的老板表示,他们对网络约车并不排斥,但他们担心:网络约车与出租车的竞争是不是平等?
新京报:怎么解读他们这种担心?
施杰:出租车是由政府调控和定价,滴滴等网络约车的企业是公司化经营,价格由市场调控,目前网络约车的价格普遍低于出租车。这样一来,出租车公司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从这个层面看,对出租车来讲,是不公平竞争。所以关键还是如何分配市场。
新京报:这种竞争中,“专车”和出租车该如何公平地分得市场蛋糕?
施杰:对这种“不公平竞争”,首先需要检讨的是政府,是否应该考虑让利。例如在成都,今年已开始免收出租车经营费,也就是政府把这部分收益让利给出租车公司。这样出租车市场有了业务,的哥也就会愿意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