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2 08:52作者:三水老师
这两年,江苏泰州的乡村教育很“火”:1000多名新教师进入村校,名校30%的骨干教师下乡,有的支教教师干脆留在村小不走了;乡村教师制作的微课在线上赢得同行点赞,乡村校本课程成为全市微创新案例,引得城里名校关注;更让人欣喜的是,每年回流到乡村学校的学生成倍增加,城市大班额正在消解。泰州的乡村教育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记者日前走访了这些乡间“名校”。
课堂绝活教给乡村教师
3年前,靖江市东兴镇中心校校长王成竹心里着急上火,村小的学生哗哗往城里流,家长多花钱,拼了命把孩子往城里送,他只能干着急。
王成竹也想学着城里的学校搞课改,把学生们给“抢”回来。可一开会,老师们说了,城里的老师一个教研组就有十几个人,集体备课碰撞火花;咱一个学科就一个人,想破脑袋也就那点办法,怎么改?
老师们说的是实情,村小教师少,教研总是搞不起来。村小教师学习机会也少,去城里培训一周,回来兴奋几天,之后遇到难题还是解决不了,课堂不得不退回老样子。
王成竹就盼着有人手把手带着他们搞课改。这也是多数村小校长的心愿。这些话传到了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奚爱国耳朵里,奚爱国说:“城乡教育均衡不能只是盖楼,最终应该是课堂的均衡、质量的均衡。”
很快,泰州市教育局就出台了三项实招:全市每年新招聘教师的70%以上充实到农村学校,激活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新教师上岗前先要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锻炼,学习一到两年后,再回农村学校任教;因地制宜推进集团化办学,争取做到城乡学校全覆盖,集团在管理上和评价上要做到“捆绑一体、共同进步”。
市里出招,县区也纷纷出招:兴化市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和校际壁垒,推进教师“片管校用”;海陵区依托名校办分校,教师统一调配,教学统一安排,教研统一组织;高新区名校少,与市教育局成立了跨区域共同体,实现了教学、考核、教研、培训、评价五位一体。
2013年秋季开学时,靖江市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拜师会,给50多位城区师傅颁发了红彤彤的聘书。市领导说:“今后,集团就是一家人,师傅们要把绝活儿都教给徒弟们。”
东兴镇中心小学新教师蒋好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她的师傅是滨江小学数学名师何爱君,“师傅说,从备课到讲课再到批改作业都会手把手教我”。
更高兴的是王成竹,新教师有城里的名师培训,教研有城里的学校帮忙,这下学校真的有希望了。